mmHg
血压不到140/90 mmHg,也该吃降压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分析
ESC血压不到140/90mmHg,该不该服用降压药,目前尚无定论。在ESC2020上,英国牛津大学学者分析了48项研究近35万参加随机对照的个人数据,发现即使血压不到140/90mmHg,吃降压药也有好处,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据悉,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分析。老年人衰弱,收缩压最好≥130 mmHg!德国研究
10月25日,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德国研究提示,对于老年人来说,降压目标值的确定可能需要先评估其是否衰弱。在没有衰弱的老年人中,收缩压和死亡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收缩压处于140~150mmHg时,死亡风险较低。而对于衰弱的老年人,收缩压≥130mmHg时,死亡风险有降低趋势。研究者认为,对于衰弱的老年人,收缩压较高可能有保护作用。门诊测血压不稳定,平均可差12 mmHg!超53万人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4:11:110000双臂收缩压差>9 mmHg,要警惕锁骨下动脉狭窄!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
双臂收缩压差测量是一种筛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简单方法。近年来,同步四肢血压及脉搏波测量仪已广泛用于心血管临床,该仪器可同步测量四肢血压,提供双臂收缩压差、脉搏容积图及其衍生参数如脉搏波上行时间(UC)、脉搏波上行时间占比(UTCC)等参数。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2:190000血压超110/70 mmHg,增心血管病风险!宁光团队最新研究
近日,宁光、王卫庆等牵头进行的4C研究表明,一个无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的健康人,血压超出110/70mmHg后,心血管病风险也会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而升高。研究者表示,最佳血压水平可能低于目前传统上认为的140/90mmHg。研究显示,在无心血管病风险因素人群中,随着收缩压的升高,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升高,但未发现随着舒张压升高,心血管病事件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0:35:240000心衰患者收缩压<110 mmHg,死亡风险增加!阜外医院李静等研究
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高低,与其预后有何关联?近日,阜外医院李静、黄星荷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因心衰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较低,1年死亡风险增加;此外收缩压还与1年心衰再入院呈“J”型曲线。研究显示,入组的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为16.9%,心衰再入院率为32.7%。【ACC中国之声】有糖尿病,血压应<130 mmHg!蔡军等合并分析STEP与ACCORD研究
4月3日,ACC2022HotTopic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教授受本届ACC大会联合主席DiptiItchhaporia教授和DonaldLloyd-Jones教授的邀请,在会议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人群强化降压的最适靶目标问题。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0:01:590000去肾神经术仅降压4/2 mmHg!Meta分析
目前,在高血压尤其难治性高血压治疗领域,去肾神经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目前已公布几项相关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11月4日,一项针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去肾神经术可显著降低动态血压和诊室血压,但降幅仅约4/2mmHg,应用和不用降压药的患者获益类似。作者认为,对于那些不愿意增加降压药物的患者,去肾神经术是一种有用的策略。但是,去肾神经术的降压效果是否会随时间而变化,目前尚不明确。慢性肾病降压应<120 mmHg!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更新指南
2月23日,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表2021年版慢性肾病血压管理指南,将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由<130mmHg降低至<120mmHg(2012年版标准)。「下载原文」KDIGO指出,血压控制目标的改变,主要证据来自于SPRINT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36:120000女性“正常”收缩压应<110 mmHg!?Circulation研究
多年来,收缩压<120mmHg被认为是理想血压,男女相同。但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正常”收缩压应<110mmHg。【下载原文】研究者分析了弗明汉心脏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多民族研究、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和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进展研究四个队列中的2.7万名无心血管病的居民,其中54%是女性。双上肢血压差值越大,心血管风险越高!差值不能超10 mmHg
既往研究显示,两臂间的收缩压差值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有关。12月21日,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两臂间的收缩压差值越大,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分析结果显示,双臂间收缩压差值每增加5mmHg,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和6%。双臂间收缩压差值≥5mmHg时,全因死亡风险开始增加(HR=1.07)。血压≥220/140 mmHg,不管有无症状,都是高血压急症!中国高血压急症治疗规范
我国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中,有1%~2%可发生高血压急症,怎么更好处理?请见近日发布的《中国高血压急症治疗规范》。规范指出,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突然、快速升高及所导致的调节机制失常是高血压急症,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但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若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40mmHg,则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心梗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应在80~100 mmHg!JACC研究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的患者,应用药物将血压维持在什么水平最合适?近期,JACC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对于心梗后休克的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升压药,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0mmHg,可以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该项分析采用Neuroprotect和COMACARE研究数据,在最初随机分组的235例患者中,12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双臂间收缩压差大于9 mmHg,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
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狭窄因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寻找便捷、有效的筛查方法是心血管临床迫切需要。双臂间收缩压差测量作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种筛查方法,因其无创、便捷而广泛用于人群筛查。近年来,同步四肢血压及脉搏波测量仪已广泛用于心血管临床,该仪器可同步测量四肢血压,提供双臂间收缩压差、脉搏容积图(PVR)及其衍生参数如脉搏波上行时间(UT)、脉搏波上行时间占比(UTCC)等。社区干预措施使收缩压多下降5 mmHg!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亚洲三国社区高血压干预研究:预计降低30%心血管病死亡和残疾
新英格兰医学在刊登的一项亚洲三国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研究发现,社区医护人员主导的可持续、低成本的干预措施使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佳,平均收缩压多降低了5mmHg,提高了血压达标率。干预措施包括社区医护人员的家访进行监测血压,提供生活方式指导,医生培训和与公共卫生保健基础设施的协调等。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26:18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拔牙口腔麻醉时血压应<165/95 mmHg,心率<95 次/min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刘鹏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拔牙术前口腔麻醉应在血压<165/95mmHg、心率<95次/min时并接受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研究者指出,目前关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前安全的血压、心率界值,少有明确报道。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前血压、心率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mmHg和95次/min。高龄老人也应强化降压?SPRINT研究最新分析:≥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也应低于120 mmHg
近日,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发表SPRINT研究最新分析数据则称,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下,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死亡和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但会增加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推荐使用新分型!2019中国脑出血指南六要点:微创治疗推荐力度加大,血压目标130~140 mmHg
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最新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这份指南也是对2014版旧指南的更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朱遂强、连立飞就其中更新的要点进行了“点名”。1.病因分型:新指南引入SMASH-U病因分型SMASH-U病因分为血管结构性损伤、药物、脑血管淀粉样变、系统性疾病、高血压和未知原因。JAMA研究称,收缩压降低≤120 mmHg,可防人变傻
大脑是高血压的“靶子”,脑卒中、痴呆、脑损伤等都在列。之前,SPRINTMIND研究显示,对于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在平均3.2年将内,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或更低,可降低19%的轻度认知障碍风险,15%的全因痴呆风险。而近日,SPRINTMIND研究一项新结果又对上述作了脚注:强化降压,延缓白质病变积聚,从而减轻年龄相关的脑损伤。日本研究称,血压降至<130/80 mmHg,可使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2%
如果你已经发生过一次中风,那么你患另一次中风的风险要高得多。日本学者在JAMA神经病学发表研究称,控制好血压可以降低20%的再次卒中风险。研究作者建议维持130/80mmHg或更低的血压。两组的基线血压均为145/84mmHg。在缩短的随访期内,标准组血压降至133/78,强化组降至127/77。平均4年随访期间,91人卒中复发。美研究者称,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应<120/80 mmHg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心脏病风险较低的糖尿病患者以140/90mmHg为降压目标,有心脏病或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则以130/80mmHg为目标。但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ADA的上述降压目标并不适合1型糖尿病年轻成年患者。美国心脏协会规范测血压声明:跷二郎腿测血压,血压会高5~8 mmHg
准确量取血压并非简单的事,有很多细节会让你的血压读数上上下下。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就发布了最新的测血压声明,从每个细节来促成血压的准确量取。【全文下载】这份声明也是对2005年科学声明的更新。新声明对当前血压测量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2017年美国AHA和美国心脏学会(ACC)发布的新指南作出支持。声明力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27:390000加拿大更新基层心血管防治指南:高危人群收缩压目标值<120 mmHg
10月9日,加拿大发布了2018年更新版的基层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指南,以帮助基层医师管理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这一指南由9个指南小组制定,包括77项建议,其中52项是新加或更新的建议。以下是新指南中改变较大的几个方面。高血压超100万人遗传学分析:遗传风险高者血压可升高13 mmHg
由英国皇家玛丽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学者开展的“关于血压特征的最大遗传关联研究”分析了100多万人的基因数据,发现了535个与高血压相关的新基因位点。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很多,可以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缺乏体育锻炼、吸烟、不健康的饮食、饮酒、心理压力以及超重是增加高血压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然而,种族、性别、基因和年龄也则是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最适舒张压大讨论】Eur Heart J:舒张压最好70~80 mmHg;JACC:低于70~80 mmHg心绞痛风险增加
高血压,只管好收缩压是不够的,舒张压控制也是有讲究的。近日一项发表在EurHeartJ上的研究显示,舒张压在70~80mmHg更适宜。结果显示,当血压控制在120mmHg到﹤140mmHg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以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还被攥在舒张压“手里”。舒张压在70~80mmHg时,上述风险最低(图1)。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5:180000海南学者发现,有高血压的人去海南,1个月后血压下降14 mmH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研究人员报告,外地高血压患者在海南居住1个月后血压就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研究者表示,海南岛是个四季温差较小的地方,当药物对高血压的控制不甚满意时,自然环境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新途径。该研究共纳入90例受试者,其中高血压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欧美CLARIFY注册研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压应<140/80 mmHg
2017年美国高血压新指南发布至今,争议不断。其一是将高血压重新定义,即将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此前相应的标准是140/90mmHg。更有争议的是,只要血压>130/80mmHg,该指南都建议接受降压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6:050000SPRINT MIND研究:收缩压控制≤120 mmHg,可降低15%痴呆风险
经常想不起熟人的姓氏名谁,经常想不起东西放在那里,经常说话啰嗦重复,这可能得了轻度认知障碍,而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症或其他类型痴呆的风险很高,年转化率大约10%-15%。怎么办?著名的SPRINT研究又吹来了春风。新研究支持中国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值应≤130/80 mmHg
一直以来,对于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值存在一些争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等的一项研究发现,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已经显著升高,但最佳血压目标值仍需进一步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8-19 04:39:200000JAHA:中风患者血压<130/80 mmHg,可降低33%死亡风险
一场脑卒中后,幸存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和130/80mmHg有什么区别?近期发表在JAHA上的研究显示,对于这类患者,按照美国2017版新指南的推荐,即将血压降低到130/80mmHg,会比之前的指南推荐的目标140/90mmHg,降低33%死亡率。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降压目标130/80 mmHg,不推荐HbA1c诊断糖尿病,中医药写入指南
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新指南纳入了最新的中国人群的研究结果,更新了高血糖的诊断流程,并首次将中医药写入指南。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由心血管专科医师撰写相应章节。糖尿病年轻化新指南引用CDC等机构于2017年发表于JAMA上的流行病学数据: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10.9%,且男性高于女性。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3:22:010000日本研究:糖尿病患者家庭清晨收缩压目标值应<125 mmHg
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常如影随形,一项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清晨收缩压目标值应低于125mmHg。该研究Kaplan-Meyer分析显示,不论有无糖尿病,家庭清晨收缩压≥135mmHg均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而对于糖尿病患者,≥125mmHg即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JAMA研究称:慢性肾病患者收缩压降至132 mmHg,死亡率降低14%
近期,JAMA发表一项Meta分析显示,与收缩压降至140mmHg相比,进一步降至132mmHg能减少3~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该Meta分析纳入分析了18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5924例合并高血压(基线收缩压为148mmHg),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阜外医院病例:31岁男士头痛、视物不清,血压超200 mmHg
近期,阜外医院马文君等报告了一例相对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例。31岁的男性患者,最初因自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就诊,测血压207/170mmHg,B超提示右肾萎缩,实质厚薄不均,左肾大致正常,双肾动脉未见异常。美国更新心衰指南:建议用BNP筛查心衰,血压控制< 130/80 mmHg;ENTRESTO写入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衰协会周五发布了心力衰竭指南,指南称,医生目前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心力衰竭。指南写作组组长ClydeYancy认为,“我们第一次有把握的说,怎样才能真正做好心力衰竭的预防。“指南建议,对于有心力衰竭风险的人检查脑钠肽,结合体检和其他的辅助检查,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预防心力衰竭。新研究指明老年患者降压原则:只有“衰弱”者血压才应≥150/90 mmHg
既往研究已证实,高血压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但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150/90mmHg的虚弱老人,死亡风险较低,尤其是握力较弱且走路慢者。女性握力<16kg、男性<26kg视为握力较弱,反之则握力正常;走路慢是指女性步行速度<0.6米/秒,男性<0.52米/秒,反之走路不慢。吴海英:坚持中国指南,>65岁老年人降压目标值140/90 mmHg,>80岁为150/90 mmHg
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在本刊发文指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阜外医院周龙等Meta分析发现,没有糖尿病的人吃二甲双胍也可降低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者可降低5 mmHg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老药了,虽老但很传奇,之前还有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脂、减肥、抗癌作用,而近期阜外医院周龙、赵连成等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还显示,二甲双胍还可降低非糖尿病者的收缩压水平,尤其是肥胖或糖尿病前期者。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1:02:110000Hypertension发表CSPPT最新分析,无心血管病史高血压患者最适收缩压120~130 mmHg
对于没有卒中、心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还有一定的争议。近期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了CSPPT研究的一项事后分析证实,服药后平均收缩压与卒中风险呈J型曲线,预防卒中的最适收缩压是120~130mmHg,与135~140mmHg者相比卒中风险低46%,与130~135mmHg者相比低39%。图1治疗期间时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首次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7:27:000000美学者称:将符合SPRINT研究入选标准者的血压降低120 mmHg,可至少预防10万死亡
近日,在2016年AHA高血压年会上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全美符合SPRINT研究入组标准的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降低到120mmHg以下,那么每年将至少预防10万例死亡。SPRINT研究显示,如果将50岁以上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到120mmHg以下,会降低27%的全因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1:25:310000≥80岁老年人血压管理专家共识:降低血压不宜<130 /60 mmHg
近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发布了2015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共识》中列出了高龄(≥80岁)高血压患者的八大特点,并提出了有的放矢的降压策略,以期提高我国8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龄高血压患者八大特点(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因此更应该强调收缩压达标。(2)脉压大,而脉压大预示痴呆风险增加。Lancet:高危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或需下调7 mmHg?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XinfangXie等在Lancet发表系统性综述,证明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的患者而言,血压降得比当前指南推荐的目标值140/90mmHg再低一点,心血管获益会更大。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分患者,当收缩压降到比140mmHg再低平均7mmHg时,可降低约14%的心肌梗死风险和近25%的脑卒中风险。【高血压与糖尿病是难兄难弟】收缩压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58%
作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两大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像“难兄难弟”一样,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包括年龄增加、吸烟、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