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拔牙口腔麻醉时血压应,lt,165,95,mmHg,心率,lt,95,次,min)
因此,165/95 mmHg 的血压分界线在临床实践中只能作为参考,尚不能作为能否开始拔牙前麻醉的唯一判断指标,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态综合考虑患者能否接受拔牙前麻醉。
来源:刘鹏,许永伟,吴鹏. 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82-85.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口腔麻醉后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者指出,目前关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前安全的血压、心率界值,少有明确报道。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前血压、心率的第95 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mmHg 和95 次/min。
该研究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共1 969 例,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在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记录并统计分析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在麻醉前血压≥ 165/95 mmHg 的患者和<165/95 mmHg 的患者中,分别有9.9%(21/212)和0.4%(7/1 757)的患者麻醉后血压≥ 180/110 mmHg,两者有明显差异。
术前患者血压、心率的第95 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 mmHg、95 次/min。
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的平均心率增快(73次/min vs 74次/min,P<0.01)。
需要注意的是,在麻醉前血压<165/95 mmHg 的患者中,也有0.4%的患者麻醉后血压≥ 180/110mmHg。
总之,对于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治疗且病情稳定的中老年患者,口腔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刘鹏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拔牙术前口腔麻醉应在血压<165/95 mmHg、心率<95 次/min时并接受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
共28例(1.42%)患者麻醉后血压≥ 180/110 mmHg,其中17 例患者休息后复测血压仍未下降,终止拔牙治疗。
阜外医院研究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在药物支架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等发表了两篇文章,提示在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晚期支架再狭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一代药物支架作用更为明显。支架内再狭窄始终是影响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药物支架广泛应用的今天,支架再狭窄依旧是晚期支架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复旦中山医院学者称,半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TnT会短暂升高,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有医生会发现,有些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心脏肌钙蛋白T(TnT)水平会升高。这是否代表心脏有受损?是否需要处理?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等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55.6%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6h出现肌钙蛋白T升高,但这种升高是一过性的,24h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并不会导致并发症或严重心脏事件风险增加。补充肠道细菌或可防脑动脉瘤!Nature子刊发表阜外医院陈敬洲团队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8:01:40
0000中国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有35%的人不能天天吃早餐,而研究称早餐吃什么、何时吃有讲究
有人说“早餐是一个危险的餐”,其实大量研究显示,不吃,吃的时间不对,吃得不好才危险。近期,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5%的被调查者不能天天吃早餐,55%的人早餐摄入食物种类不足三种,42%的人在10分钟以内用完早餐,无法满足食物多样的平衡膳食原则。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杜松明强调,“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的营养决定了一整天的膳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