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发表CSPPT最新分析(无心血管病史高血压患者最适收缩压120,130,mmHg)
图1 治疗期间时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首次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

SPRINT研究比较了收缩压<120 mmHg和130~140 mmHg的临床获益。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卒中发生率较低。但强化血压组平均收缩压为121.4 mmHg,此外SPRINT研究中患者测血压时医生并不在场,这可能要比诊所血压要偏低一点,估计收缩压控制范围基本也在120~130 mmHg。
该研究也证实,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不适合中国人。JNC8认为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可稍微宽松一些。但CSPPT研究发现,无论是以60岁分界还是以65岁分界,收缩压在120~130 mmHg者的卒中风险均最低。
最后,研究者也指出,由于该研究为事后分析,不是随机对照研究,可能存在未知的混淆因素,尚不能确定将收缩压将至120~130 mmHg的获益最大。但强烈提示,对于卒中高发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宜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30 mmHg范围内。
研究还发现,收缩压<120 mmHg时卒中风险较高。之前也有降压相关研究的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将血压控制在<120 mmHg发生晕厥、电解质异常以及肾功能受损等风险升高,还增加卒中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卒中再发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共纳入CSPPT研究17720例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基线时,受试者均无卒中、心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对于没有卒中、心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还有一定的争议。
CSPPT研究与SPRINT研究的结果也是相似的。
近期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了CSPPT研究的一项事后分析证实,服药后平均收缩压与卒中风险呈J型曲线,预防卒中的最适收缩压是120~130 mmHg,与135~140 mmHg者相比卒中风险低46%,与130~135 mmHg者相比低39%。
来源:Fan F, Yuan Z, Qin X, et al. Optim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General Hypertensive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SPPT (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 Hypertension, 2017, 69: 00-00.
服药后平均收缩压是指用药后所有血压的平均值。
但CSPPT研究收缩压<120 mmHg者中仅有10人发生事件,尚不能得到确定性结论。
年轻男士心梗,血脂异常更严重!CAMI研究新分析
阜外医院杨跃进、吴娜琼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未接受降脂治疗患者的血脂谱调查发现,25.1%的患者LDL-C水平≥3.4mmol/L,而LDL-C处于达标水平(<1.8mmol/L)的患者比例仅为11.8%。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发现,大颗粒HDL较少者易早发冠心病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发现,大颗粒HDL较少者早发冠心病风险较高。在这项研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偏胖者居多。而人越胖,大颗粒HDL就越少。年轻患者若发生冠心病往往预后较差,而血脂异常是其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临床上虽经降低LDL-C,升高HDL-C水平,剩余心血管风险仍较高,这使得脂蛋白亚组分逐渐受到关注。美国专家呼吁成立一个新的专科:心脏代谢医学
美国医学杂志刊登一篇述评中,作者呼吁,鉴于肥胖、代谢综合征和3型糖尿病的流行愈演愈烈,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专科—心脏代谢医学(CardiometabolicMedicine)。作者认为,一方面,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而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赖于对这些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更重要,已经多种有效药物可治疗这些代谢疾病。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6:52:03
0001美国研究称,癌症将成为美国有钱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根据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预计到2020年,美国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死因将从心脏病转变为癌症。研究者指出,美国正处于主要死因的流行病学转变之中。在2003年,79%的地区心脏病是主要死因,癌症是其他地区的主要死因。到2015年,59%的地区仍然心脏病是主要死因,癌症是其余地区的主要死因。收入最高的地区表现出最突出的癌症转移为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