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病例(31岁男士头痛,视物不清,血压超200,mmHg)
血管造影提示右肾动脉远段狭窄80%,狭窄长度10 mm,狭窄近段动脉瘤形成。左髂动脉中远段夹层形成,右髂总动脉全程瘤样扩张。
来源:马文君,张慧敏,蔡军.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同时累及肾动脉和髂动脉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506.
综合病史和上述检查结果,考虑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同时累及右肾动脉和双侧髂动脉,遂行右肾动脉远段球囊扩张术,于左髂总动脉中远段置入一枚支架。术后停用降压药物,复查24 h 动脉血压全天平均血压125/87 mmHg,白天平均血压130/90 mmHg,夜间平均血压111/70 mmHg。
CT提示右肾动脉远端瘤样扩张,扩张远端管腔明显狭窄,右髂总动脉及髂内动脉瘤样扩张,左髂总动脉局限性夹层(或溃疡)形成,右肾外形缩小,皮质不规则变薄,左侧肾上腺结合部饱满。
在阜外医院收住院后,查体:血压120/90 mmHg,双上肢和双下肢动脉搏动对称。心率87次/min,律齐,未闻及心脏或血管杂音。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查血皮质醇节律正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血醛固酮、儿茶酚胺、尿苄肾上腺素,苄去甲肾上腺素、血沉、C 反应蛋白、肌酐、血钾均无明显异常。立位血浆肾素62.3 μIU/ml,明显增高。
该患者还因长期低血钾,被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螺内酯治疗效果不佳。该例患者立位血浆肾素明显增高,为肾动脉狭窄后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31岁的男性患者,最初因自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就诊,测血压207/170 mmHg,B超提示右肾萎缩,实质厚薄不均,左肾大致正常,双肾动脉未见异常。
查血钾3.2 mmol/L,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故予螺内酯40 mg,tid,血压控制不满意(150/110 mmHg),后改服尼地平8 mg,qd,血压仍处于140/100 mmHg。
马文君等指出,FMD 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症性动脉壁结构性疾病, 常累及肾动脉和颈内动脉, 也可累及几乎全身血管床, 在极少数病例, 还发现累及静脉系统。
作者提醒到,该患者既往因双肾动脉超声提示未见狭窄而误诊,由此应注意双肾动脉超声对肾动脉远端病变检出率低。双侧肾脏大小不等,高度怀疑肾血管病变时,首选肾动脉CT 检查。
近期,阜外医院马文君等报告了一例相对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例。
肾小球滤过率(GFR)显像提示,左肾摄取及清除功能正常,右肾缩小,双肾GFR 减低。
继续贝尼地平8mg,qd 降压治疗,查24 h 动脉血压全天平均血压130/90 mmHg,白天平均血压134/93 mmHg,夜间平均血压116/82 mmHg。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例患者为年轻男性,无下肢缺血症状,造影检查提示右肾动脉、双侧髂动脉受累,且在同一病例中同时具备狭窄、瘤样扩张、动脉夹层三种病变形式,较为罕见。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心梗后保护心功能,要防心肌内出血!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关怀敏等综述
急性心梗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半数以上患者远端冠状动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增加不良预后风险。而心肌内出血是心肌微循环障碍最严重的类型,并可维持数月,严重时可发生心肌内血肿,甚至心肌穿孔。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怀敏、张磊介绍,很多研究显示,无心肌再灌注治疗,就无心肌内出血发生。血压130~139/80~89,要加强管理!阜外医院蔡军等开滦研究新分析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3:26:14
0000欧洲心脏杂志研究称,睡眠血压值是判断预后的最强血压指标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刊登文章称,在血压的相关指标中,睡眠收缩压高是预测心血管事件中最重要的指标。作者称,治疗睡眠中的高收缩压,而非日间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新目标。新版肺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发布: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
近日,《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更新。该指南在2001年指南基础上,系统评价当前包括国人在内的循证医学资料,并对临床医生关注的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进行了凝炼。新指南主要“新”在八个方面:首次将欧美指南格式和表述方法与国人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提出符合中国医师临床实践的诊断流程: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重视DVT的探寻在急性PTE诊断和临床处理中的价值;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5:46: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