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糖尿病是难兄难弟,收缩压升高20,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58)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作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两大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像“难兄难弟”一样,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包括年龄增加、吸烟、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等。
研究者们还对30项观察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这些研究包括285664例受试者,其中17 388例为糖尿病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77%。
来源:Connor A. Emdin, Simon G. Anderson, MarkWoodward, et al. Usual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New-Onset Diabetes. J Am CollCardiol. 2015;66(14):1552-1562.
近期一项覆盖413万受试者的英国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就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收缩压升高20mmHg,糖尿病风险增加58%;舒张压升高10 mmHg,糖尿病风险增加52%。因此,研究者认为,血压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过,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血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减弱:在BMI≤25kg/m2的受试者中,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89%;而在BMI>35 kg/m2的受试者中,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仅增加19%。
同样,随着年龄增大,血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强度也减弱:在30~50岁的受试者中,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100%,而71~90岁受试者中相应条件下糖尿病风险仅增加14%。
0000
相关推荐
仅16.9%节律控制治疗!中国5560例房颤合并左室功能障碍患者分析
房颤合并心衰较常见,对于这类患者,目前的指南建议采用抗凝治疗、心率控制或节律控制和指南推荐的抗心衰治疗。这类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可以改善收缩功能。但由于心房重构程度较高,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很困难。近日,霍勇和赵冬等一项CCC-AF研究显示,中国大多数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采用非节律控制,抗凝治疗和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不足。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2:07:32
0001有这种基因型,或应高强度降脂!阜外周洲团队研究
脂蛋白颗粒上的载脂蛋白E(ApoE)在脂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APOE三个等位基因(ε2、ε3和ε4)分别编码的三种载脂蛋白E在血脂代谢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美更新房颤患者管理指南: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等应作为首选抗凝药物,但应注意查肝肾功能
1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发布了2019版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指南建议,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被推荐作为华法林的优选替代药物,用于降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风险。除非合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植入心脏机械瓣,房颤患者都应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心衰伴持续低钠者,预后不佳!北京水利医院研究
心衰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之一。北京水利医院赵连山、巫雪飞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约两成收缩性心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入院时有低钠血症,存活出院的患者出院前复查仍有13.6%存在低钠血症。收缩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如果持续存在低钠血症,即入院时及出院前血钠均<135mmol/L,出院后死亡风险将增加1.4倍。JAMA子刊研究表明,100%纯果汁也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与其他含糖饮料一样没区别
既往研究已表明,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死亡风险也可能增加。而很多人认为纯果汁是含糖饮料的健康替代品,“含糖饮料是垃圾食品,那我就喝纯果汁吧”。然而,5月17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不但软饮料(如可乐)、苏打水、水果风味饮料等含糖饮料对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经常喝100%的纯果汁也同样会导致死亡风险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