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基因型(或应高强度降脂,阜外周洲团队研究)
ε4 基因型趋向于增加小LDL及中等LDL颗粒的各血脂组分浓度。
[1] Lin Y, Yang Q, Liu Z, Su B, Xu F, Li Y, Kang J, Zhou Z.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and Lipoprotein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lecules, 2022, 27(4): 1377.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LDL-C作为各血脂指南管理的核心指标,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的 ASCVD风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S)作为最常用的测量脂蛋白颗粒及其组分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精确度和高度重复性的优点,近年来利用定量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已发现多个新型心血管残余风险标志物。
脂蛋白颗粒上的载脂蛋白E(ApoE)在脂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APOE三个等位基因(ε2、ε3和ε4)分别编码的三种载脂蛋白E在血脂代谢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ε3组相比,ε2 基因型患者的VLDL颗粒浓度更高,LDL颗粒浓度更低,LDL平均粒径更大;ε4 基因型患者则相反,有更多LDL颗粒且LDL平均粒径更小。
虽然三组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NMRS测定的血脂谱提示ε4 组具有更高浓度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亚类颗粒和血脂成分,而ε2 组则相反,即NMRS提示了更多与不同基因型相关的心血管残余风险,为临床的降脂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证据。
近日,阜外医院周洲团队利用NMRS比较了不同APOE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的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APOE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谱的差异。ε4携带者应该接受个体化的降胆固醇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蔺亚晖博士、杨琼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周洲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2021-I2M-1-008)资助。
研究纳入360例经过他汀积极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根据APOE基因型分为ε2 、ε3和ε4 三组。通过NMRS检测其血脂谱,包括脂蛋白亚类颗粒数、LDL颗粒大小及脂蛋白血脂成分浓度。冠心病严重程度通过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量化。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ε2 基因型独立增加总甘油三酯水平、VLDL 1-5血脂组分浓度、LDL-1 血脂组分浓度以及HDL所有亚类颗粒的甘油三酯浓度,而降低小LDL颗粒的apoB100、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磷脂的组分浓度。
该团队之前通过NMRS技术,还确定了LDL颗粒平均粒径,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总颗粒数参考区间,并建立了中国健康成人血脂各亚组分参考区间。
与疾病的关联分析提示,ε2 基因型患者病变支数更少;小LDL颗粒浓度升高与高Gensini评分相关;LDL及VLDL亚类颗粒血脂组分中均有与高Gensini评分相关的指标。
阜外学者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新预后标记物
阜外医院赵雪艳、吴超等研究显示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反映HOCM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血浆标记物。研究数据显示,NYHA心功能Ⅰ级、NYHA心功能Ⅱ级、NYHA心功能Ⅲ级的GDF-15水平分别为659.2ng/L、1258.3ng/L、1344.2ng/L。搭桥后双联抗血小板,喜忧参半!Meta分析
关于心脏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否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月9日,JAMA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中国慢病监测:我国近10%≥35岁成年人属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中国慢病监测项目组最新发布研究数据显示,我国≥35岁的无缺血性心血管病病史的人群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占8.5%,即他们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10%。而且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在男性中的比例高于女性(12.1%vs4.9%)、农村地区高于城市(8.8%vs8.1%)。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和72.4%。房颤卒中≤4天内启动抗凝安全!Circulantion研究
对于房颤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开始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最佳时间点,没有基于证据的建议。Circulantion上发表的TIMING研究表明,早期(≤4天)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并不劣于延迟启动。研究者认为,早期开始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是安全的,应考虑在符合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条件的患者中进行急性二次卒中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