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后双联抗血小板(喜忧参半,Meta分析)
阜外学者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指出,引起术后近远期静脉血管移植物堵塞的机制有诸多方面,已有尝试通过改进获取方式(如No-Touch)、静脉保存液体以及静脉外支架方式提高静脉桥血管通畅率。
在上述两类患者中,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大隐静脉桥血管失败、有临床意义的出血、死亡、心梗和中风)发生风险相似(OR=1.21,95% CI:0.9~1.61)。
8月9日,JAMA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主要分析纳入871例患者,其中435例接受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36例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7岁和66岁,男士占比分别为85.1%和85.5%。
如果患者是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术后至少要接受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如果出血风险不高,建议首选替格瑞洛。
对于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目前仍不明确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疗程,不清楚较短的疗程是否能保留其在改善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方面的获益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2]Risks and Benefit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JAMA, 2022, 328(6): 532-533.
该Meta分析纳入4项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316例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共移植1668根大隐静脉桥血管。
关于心脏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否降低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相关述评指出,在制定心脏搭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时,应同时考虑心脏搭桥手术的适应证和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患者相比,在接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平均每根大隐静脉桥血管的移植失败发生率显著降低(11.2% vs. 20%,OR=0.51),每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率也显著降低(13.2% vs. 23.0%,OR=0.5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潜在环境,以及预防心梗等斑块破裂事件,而与血运重建策略无关。
如果患者是因为稳定性心绞痛等非急性冠脉综合征适应证而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可能优先,最好基于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机制而考虑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1]Associ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Ticagrelor With Vein Graft Failure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2022, 328(6): 554-562.
作者指出,心脏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桥血管失败率方面的获益是以增加出血风险为代价的,因此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非常重要。
然而,在接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8.7% vs. 13.3%,OR=2.98),但3型或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与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者相似(1.8% vs. 1.8%,OR=1.00)。
而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不能显著降低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失败风险(19.3% vs. 21.7%,OR=0.86,P=0 .44),也不增加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风险(8.9% vs. 7.3%,OR=1.25,P=0.46)。
来源: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罪犯病变:狭窄最严重处不一定是斑块破裂部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韩雅君等利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分析了罪犯血管的斑块成分,他们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病变的斑块组织成分中坏死核成分均大于3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病变坏死核组织成分面积大。新英格兰杂志发文:关于腹主动脉瘤修补术的指征
1是否对腹主动脉瘤施行修补术取决于评估患者接受该手术带来的风险和获益程度,如若不施行手术主动脉瘤是否会破裂,或施行手术时是否手术本身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权衡其风险和获益。2腹主动脉瘤的直径能很好地预测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随着主动脉瘤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测量主动脉瘤直径是决定是否行主动脉瘤修补术的始动步骤。糖代谢异常,更要日行万步路!西班牙研究
步行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良好锻炼方式。近日一项西班牙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每日步行10000步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这项研究共纳入119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493例糖尿病患者。参与者均佩戴可穿戴设备记录了连续7天的步数。糖尿病前期患者平均年龄55岁,56%为男性,每日平均步行8500步;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1岁,51%为男性,每日步行约6300步。经常锻炼护肾!两岸三地近20万人研究
一项中国两岸三地学者对近20万人随访4.2年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慢性肾病风险。研究者发现,经常保持高水平体力活动的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较小,慢性肾病风险较低。研究显示,年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随体力活动水平的增加而幅度减少,比如极低体力活动水平人群,下降了0.46mL/min/1.73m2,而高体力活动水平下降了0.27ml/min/1.73m2。JACC猝死防治新概念:超半数发作前有长时间心脏症状,手机App大有可为,公众教育无比重要
救治心脏骤停,还是个难题,只有不到20%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能恢复自主循环,仅10%的患者可存活出院。为此,JACC发文,指出应该对心脏骤停的概念予以重新认识和更新。文章称,多数心脏骤停事件有先兆症状,因此,如果能够正确识别,就可以使抢救过程加速,挽救更多的生命。心脏猝死并非“不可预料”以往人们认为,心脏猝死猝不及防,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35: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