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收缩压差(gt,9,mmHg,要警惕锁骨下动脉狭窄,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
来源:邓宇,华倚虹,陈阳,等. 双臂间收缩压差联合脉搏容积图参数筛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588-59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6.012.
而双上臂脉搏容积图衍生参数UT或UTCC反映狭窄下游压力波形的变化,只与同侧肱动脉上游的狭窄程度有关,与对侧上肢动脉是否狭窄无关。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发现,在较大样本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中,以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50%,采用同步四肢血压及脉搏波测量仪作为筛查工具,双臂收缩压差的最佳切点为9 mmHg。
双臂收缩压差测量是一种筛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简单方法。近年来,同步四肢血压及脉搏波测量仪已广泛用于心血管临床,该仪器可同步测量四肢血压,提供双臂收缩压差、脉搏容积图及其衍生参数如脉搏波上行时间(UC)、脉搏波上行时间占比(UTCC)等参数。
该研究连续入选320 例(640 条锁骨下动脉)弓上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以选择性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135 例(42.2%)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 50%,其中双侧狭窄34 例(25.2%)。
以该双臂收缩压差切点作标准,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0% 和94.1%。

此外,研究者还指出,单纯采用双臂间收缩压差来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受对侧共存狭窄的影响,若两侧狭窄程度相似,则双臂间收缩压差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此时容易漏诊。
相比单一指标,双臂收缩压差联合脉搏容积图的衍生参数的敏感度明显增加。
研究者指出,本研究中双臂收缩压差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50%的最佳切点为9 mmHg,比文献推荐的10 mmHg 低了1 mmHg。如果用10 mmHg 作为诊断切点对本研究人群进行验证,其敏感度降低而特异度无明显变化,提示以9 mmHg 作为诊断切点更合适。
【不该做的少做】美国不合理冠脉介入5年内减少50%
耶鲁大学医学院NiharDesai教授在AHA年会上报告,美国不合理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5年间减少了50%,从2010年的26.2%降至2014年的13.3%。该研究同期发表在JAMA杂志上。研究者表示,这主要归因于指南规范了再灌注治疗适应证,限制了PCI的滥用。韩雅玲院士团队发现:通心络可减少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
对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意味着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高。近期,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研究团队公开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提示,通心络胶囊有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夜猫子不健康,主要归因于饮食不健康、不规律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睡眠指数》显示,23%以上的中国人有熬夜习惯。2016年3月,重庆大学学生睡眠状况调查显示,凌晨0~2点入睡的学生人数占比达55.23%,凌晨2点以后入睡的也有4.55%。熬夜会打破睡眠规律,使整个机体的运作节奏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系列健康隐患,引发各类疾病甚至猝死。中美联合研究:睡眠不足易致脱水,睡得不够更要多喝水
睡眠不足对身体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比如,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某些癌症、肾脏疾病等的发生风险。近期,一项由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干扰人体内一种调节水合作用(hydration)的激素——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从而导致身体脱水。因此,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提示,如果睡眠不足,而且第二天觉得不舒服或很累,那么就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