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黄帝内经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一)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原文】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健康号生活2023-07-26 16:15:24
    0001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二)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原文】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健康号生活2023-07-26 11:55:34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三)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原文】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健康号生活2023-07-26 03:25:2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三)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健康号生活2023-05-13 09:19:18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一)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健康号生活2023-05-12 19:51:3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二)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健康号生活2023-05-12 12:34:0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四)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原文解释】天气是不足与西北方的,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的右耳也不及左边的聪明;地气是不足于东南方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及右边的强。
    健康号2023-05-12 12:29:3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零)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原文解释】所以说: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之镇守;阳在外,为阴之役使。
    健康号生活2023-05-10 21:51:01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五七)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健康号2023-05-10 14:15:5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五八)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健康号2023-05-10 14:13:47
    0000
  • 老中医说减脂:《黄帝内经》很少人知道的古法祛湿瘦身汤

    你是否在减肥的路上苦苦挣扎,却总感觉效果不如人意?这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体内的湿气和垃圾。如果你想让减肥变得更加高效且健康,那就一定不能错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为你揭秘古老的《黄帝内经》中的神奇祛湿汤,帮助你清除体内湿气,提高代谢,让肥肉不再困扰你。老中医瘦身祛湿汤适合:代谢慢、腹部肥肉松散、湿气重、痰多汗多、面油脱发的亚健康人群。
    健康号2024-10-20 00:20:2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一)第三十七篇.气厥论篇

    【原文】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chì]。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原文解释】脾移热于肝,则病惊骇和鼻衄。肝移热于心,则引起死亡。心移热于肺,日久则为鬲消。肺移热于肾,日久则为柔庢。肾移热于脾,日久渐成虚损;若再患肠澼,便宜成为无法治疗的死症。
    健康号2024-10-19 21:31:08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0)第三十七篇.气厥论篇

    【原文】黄帝问曰:五藏六府,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原文解释】皇帝问道:五藏六府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
    健康号2024-10-19 20:33:0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三六)第三十六篇.刺疟篇

    【原文】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xuàn]眴[xuàn]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原文解释】脾疟,使人发冷,腹中痛,待到发热时,则脾气行而肠中鸣响,肠鸣后阳气外达而汗出,治疗方法,刺足太阴经。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10-19 14:19:30
    0000
  • 从《黄帝内经》考古五运六气(上)

    在《黄帝内经》研究中,要“守正”传承。从《黄帝内经》中考古,还原其原创理论体系,发现、还原,这是我们的责任。黄帝传承伏羲坐地观天的科学考察方法
    健康号2024-10-18 08:10:58
    0000
  • 从《黄帝内经》考古五运六气(下)

    月躔日道运动是产生五运的本源笔者认为,五运六气是阐述日月“二曜”体系运动规律的理论。六气是研究日地运动规律的理论,属于天道。五运是研究月躔日道运动规律的理论,属于地道。⑥月躔日道运动示意图
    健康号2024-10-18 05:45:1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三四)第三十六篇.刺疟篇

    【原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10-17 04:48:0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三)第三十八篇.咳论篇

    【倪师解读】在讲第三十八篇.咳论之前,把第三十七篇的最后一段移热再作一个补充。我们只要记得,正常情况小肠是火,小肠里面是热的。小肠和心是表里关系,心是君主之官,所以,小肠控制整个下焦热气的循环。因此,我们在小肠的募穴关元穴上可以治疗很多的病症。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10-14 23:09:47
    0000
  • 藏在《黄帝内经》的养生秘诀:饮食有节,身体健康到百岁

    在现代,关于饮食健康这方面,除了要注意搭配,还要注意节制,也就是吃饭忌过饱或过饥,以及饮食寒热。因为不论是饮食过饱,还是过饥,都会对身体造成系统性的影响。此外,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饮食的寒热也会造成不良情况,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01饮食过饱过饥史料就有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说,饮食过饥或过饱都不可取。失眠多梦与饮食过饱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晚上吃的过饱会影响睡眠。
    健康号2024-10-13 05:28:56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二)第三十七篇.气厥论篇

    【原文】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健康号2024-10-11 08:40:46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五)第三十八篇.咳论篇

    【原文】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29 14:15:20
    0000
  • 黄帝内经》今解--其生五,其气三

    “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在《黄帝内经》里出现过两次,分别是:《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为:“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素问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27 09:09:56
    0000
  • 黄帝内经:脾胃一旦开窍,减肥是很快的!

    在中医的视角中,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关键所在。脾胃功能一旦正常运转,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就能被充分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自然排出多余的脂肪和毒素。这不仅有助于塑造紧致的肌肉和匀称的身材,还能让皮肤红润有光泽。脾胃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号2024-09-18 14:41:5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三五)第三十六篇.刺疟篇

    【原文】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原文解释】肺疟,使人心里感到发冷,冷极则发热,热时容易发惊,好象见到了可怕的事物,治疗方法,刺手太阴,手阳明两经。心虐,使人心中烦热得很厉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觉寒多而不太热,治疗方法,刺手少阴心经。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18 13:46:38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四)第三十八篇.咳论篇

    【原文】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原文解释】黄帝道: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09 16:56:2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三七)第三十六篇.刺疟篇

    【原文】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07 17:35:4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三八)第三十六篇.刺疟篇

    【原文】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健康号中医养生2024-09-02 08:41:3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八)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原文解释】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4 11:28:1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七)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2023-11-14 10:03:18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六)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原文解释】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4 08:18:0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五)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善。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3 22:09:41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四)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㑊[yì],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䏚miǎo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原文解释】黄帝道:冬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岐伯说: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变常。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3 22:07:2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三)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3 21:42:41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二)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欬,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3 19:30:56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一)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泄。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2 14:46:2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0)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原文】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胠胁满。【原文解释】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岐伯说:其脉气来,应指实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2 09:16:3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八九)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这一篇讲的是长脉和病脉。【原文】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原文解释】黄帝问道:春时的脉象如弦,怎样才算弦?岐伯回答说:春脉主应肝脏,属东方之木。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1 16:31:4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八八)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原文】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2023-11-11 15:32:45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八七)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原文】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1 15:26:17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八六)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原文】平肝脉来,弱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原文解释】正常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这是肝的死脉。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1 12:36:0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八五)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原文】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原文解释】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的平脉。秋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脉来时,不上不下,如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的病脉。将死的肺脉来时,轻浮而无根,如物之漂浮,如风吹毛一样,飘忽不定,散动无根,这是肺的死脉。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11-11 11:32:02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八)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原文】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08-07 15:45:37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七)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原文】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2023-08-06 11:09:53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六)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原文】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2023-08-06 10:43:20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四)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揆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中医养生2023-08-05 12:00:49
    0000
  •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三五)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原文】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火帝养生_WSH火帝养生_WSH2023-08-05 11:51:34
    0000
  • 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学习整理笔记15

    经文: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北方黑色,与肾相通,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精气内藏于肾,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猪,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谿和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味为腐。
    背后国文背后国文肝胆肾癌症2023-08-05 11:24: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