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6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一,第五篇,183,阴阳应象大论)

健康号2023-05-12 19:51:300

阳热盛没有关系,我们如果说皮肤毛孔可以发汗,阳热就散掉了,就不会有问题。那么,如果是皮肤毛孔闭阻,不发汗,里面又很热的,当你遇到能冬不能夏的时候,也就是天气很冷的地方没有问题,因为天气冷,本来就不容易出汗,就不会有什么危险,那么如果是夏天呢,又不出汗,这个在过去是无法想象,但是,现在也是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从小到大都是在空调房下长大,也不喜欢流汗,他认为流汗身上会有汗臭,就是不想流汗,他不知道流汗是身体代谢必须的过程。

从这一段开始,一些治疗的法则就开始出现了。

我们的中药有解表的药,吃下去以后就流汗,把汗发掉,这是一种方法,中医叫汗解法。那么,如果没有发表药在身边,阳极就会生阴,阴极会生阳。在燥热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吃了发表的药照样不流汗,这个时候就去洗冷水,因为不出汗的人都会感觉到冷,这个时候,寒极就会生热,这样病人会得到汗解。

这是最早出现岐黄之述,如何让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阳盛就生热,阴盛就生寒,身体里面就会感到寒冷,生寒的时候,汗出来就是很清澈的,这是得了里寒,里寒很盛,身体就会战栗。寒很盛的时候,就会出现四肢厥冷,因为里寒很盛,如果外在的环境是热的,还能够过得去,如果在到冬天,外在的环境是寒冷的,那就很难过了,外面环境是寒冷的,身体里面也寒冷,这就很危险了,如果是还有腹部胀满的话,张仲景说是死症,这是在过去,现在应该不会了,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就算是在冬天,是在东北,家里有地暖,也会想办法把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再加上中药去里寒的药。能冬不能夏,或者是能夏不能冬,这都是阴阳变更所表现再来病的形态。

我们按照天地的法则,能够顺应四时来养生,到夏天的时候,一定要流汗,流汗能够把身上的热散掉,新的津液会去取代旧的津液,所以,流汗是一种常态,正常人要流汗,那他从小到大都不流汗,到了20几岁走路就很累,呼吸就很短促,呼吸不过来,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因为我们用36000个毛孔再加两个鼻孔在呼吸,他只有两个鼻孔呼吸,当然呼吸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发表的药。

【原文解释】黄帝道:阴阳的法则怎样运用于医学上呢?歧伯回答说: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我们人体里如果阳气太盛,就会表现出热象来,这个时候如果是腠理不开,腠理就是肌肉和毛孔,当肌肉和毛孔都闭塞了,这个时候,呼吸非常的短促,为了呼吸顺畅一点,只能是利用身体的动作,一俯一仰来完成呼吸。由于腠理毛孔闭塞,汗出不来,就会发热,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牙齿就会发干,我们嘴巴里的津液是脾脏在管,牙齿是肾脏在管,肾主骨,牙为骨之余,心里会感到很烦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