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称(低危中年人LDL,C超100,mg,dl,2,6,mmol,L,危险就开始升高)
然而,来自美国的随访长达近27年的CCLS研究提示,相对健康的心血管病低风险(10年ASCVD风险<7.5%甚至<5%)中年人,只要LDL-C水平>100 mg/dl,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就开始升高;LDL-C水平若>160 mg/dl,可因心血管病早死4.3年。
对于低危人群,有指南建议LDL-C目标值可<160 mg/dl(4.1 mmol/L)。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胆固醇指南仅建议LDL-C水平≥190 mg/dl的普通人群接受他汀治疗。
其次,LDL-C水平处于160~189mg/dl的人群是否应尽早接受治疗?
这项研究纳入了36 375例10年ASCVD风险<7.5%的低危受试者,其中位年龄为42岁,平均10年ASCVD风险仅1.3%。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首先,该研究表明,在增加ASCVD风险这一方面,LDL-C和非HDL-C这些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没有所谓的阈值。该研究提出了以下疑问:LDL-C水平处于160~189 mg/dl的人群是否应该进行10年或一生ASCVD风险评估?他们是否需要像LDL-C≥190 mg/dl的人一样启动降脂治疗?
2、Salim S.Virani, Christie M. Ballantyn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Is 160 the New 190?. Circulation. 2018;138:00–00.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4922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 mg/dl也可考虑当作心血管病死亡长期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而且,LDL-C水平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在10年预估风险期后更明显。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
1、Abdullah SM, et al. Long-Term Associ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at Low 10-Year Risk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Cooper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 Circulation.2018;138:00–0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4273
第三,该研究再次强调了检测非HDL-C水平的重要性。而美国成人治疗小组Ⅲ指南仅将非HDL-C水平作为次要治疗目标,而2013年ACC/AHA胆固醇指南也并不建议用根据非HDL-C水平来制定治疗决策。
述评专家认为,该研究有三方面的意义。
研究者还发现,即便在10年ASCVD风险<5%的极低危人群(占整个队列的89%)中,LDL-C与非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死亡之间的上述关联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标志物。
分析显示,如果不考虑其他ASCVD危险因素,即便LDL-C水平处于100~159 mg/dl(2.6~4.1 mmol/L),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就会增加30%~40%,相当于因心血管病早死1.1~1.8年。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DL-C水平≥160 mg/dl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50%~70%,以LDL-C水平处于160~189 mg/dl时风险最高。
而若LDL-C水平≥160 mg/dl(4.1 mmol/L),则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70%~90%,相当于因心血管病早死3.9~4.3年。
胶囊胃镜可指导治疗决策!阜外医院杨伟宪和乔树宾等研究
近期,阜外医院杨伟宪、乔树宾等报告了该院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用磁控胶囊胃镜进行消化道检查的经验。该研究团队发现,磁控胶囊胃镜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道检查安全、有效,对于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程度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纳入行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房颤消融降低房颤复发技高一筹!CABANA研究随访5年结果
房颤的复发还是个问题,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哪个远期效果更好?CABANA研究随访5年结果出炉。之前该研究平均随访48个月时,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致残性脑卒中、严重出血或心脏骤停构成的主要复合终点方面,虽导管消融组降低了14%,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当前5年随访结果主要剑指房颤复发问题,其中共分析了1240位患者。【欧洲心律协会2017】房颤消融停用抗凝药导致大脑损伤发生率翻倍
澳大利亚Elisabethinen医院学者在欧洲心律协会2017年会上发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数据表明,房颤消融前停用抗凝药有可能会导致无症状大脑损伤发生率翻倍,因此研究者建议房颤消融无需停用抗凝药。本研究中,与消融期间坚持抗凝治疗者相比,停用抗凝的患者术后无症状脑损伤发生率增加近一倍(17.3%vs9.6%)。而且房颤消融患者不停用抗凝药物也不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不需使用血脂,中国有了心血管预测新模型!
近期,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CKB)研究,我国学者开发了30~79岁国人的10年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CKB-CVD模型)。CKB-CVD的建立模型过程使用了489,596人,在11年的随访时间内,共发生45,947例缺血性心脏病、43,647例缺血性卒中和11,168例出血性卒中病例。模型中的因素包括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降压治疗、当前吸烟、糖尿病和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