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降低房颤复发技高一筹(CABANA研究随访5年结果)
研究者使用了专用的心电仪,其中房颤复发终点定义为治疗90天后出现持续≥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一年两次的96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用于评估房颤负荷。疗效比较使用校正的意向治疗方法进行。
而随访5年时,依旧导管消融组患者房颤负荷明显少于药物治疗组(P<0.001)。
本次分析的1240位患者,占CABANA研究样本的56%,平均年龄为68岁,女性占34.4%,阵发性房颤占43.0%。
当前5年随访结果主要剑指房颤复发问题,其中共分析了1240位患者。
两组基线动态心动图房颤负荷均为48%,随访12个月时,导管消融组患者平均房颤负荷为6.3%,药物治疗组为14.4%。
来源:Poole JE, Bahnson TD, Monahan KH, et al.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or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in the CABANA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5(25): 3105-3118.
超出随访6个月的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治疗降低48%的任何有症状或无症状房颤的复发风险,降低51%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之前该研究平均随访48个月时,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致残性脑卒中、严重出血或心脏骤停构成的主要复合终点方面,虽导管消融组降低了14%,但并无统计学意义。
房颤的复发还是个问题,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哪个远期效果更好?CABANA研究随访5年结果出炉。
此外,研究还显示,无论不论房颤类型如何,导管消融组患者的房颤负荷显著降低。
0000
相关推荐
≥65岁二叶主动脉瓣畸形,TAVR和外科换瓣均有效!阜外医院研究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常升主动脉扩张,而这也增加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形成等风险。近日,阜外医院侯剑锋、安康等研究发现,对于≥65岁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不开胸”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手术换瓣(SAVR)均安全有效,中期生存率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满意。尽管TAVR术后升主动脉仍然持续扩张,但扩张速率相对缓慢,且与外科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7:26:32
0001血脂不高,慢性炎症也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
根据中国卒中报告,我国是卒中大国。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除了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持续低度全身炎症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全身炎症的标志物。但大部分研究证据来自西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平均140mg/dl)的人群。湘雅医院刘遂心等研究称,药物结合运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优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遂心、李萃等研究发现,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的综合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喝茶可预防高血压!阜外医院鲁向峰等研究
阜外医院鲁向峰等发表一项随访近6年的队列研究提示,喝茶或可预防高血压。研究发现,与不饮茶者相比,习惯饮茶者(在至少六个月内每周喝茶≥3次)血压升高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降低17%和14%。除了饮茶频率外,还进一步发现,每月喝茶量越多,高血压风险越低。每月喝茶量超过2两的人,高血压风险并未进一步降低。按年龄、基线体重指数和血压水平分层的分析显示,有喝茶习惯对血压进展和高血压事件的影响相似。呼噜震天,要警惕糖尿病和冠心病
睡觉打鼾,不是什么好事儿。多项研究显示,鼾声一起,心血管代谢疾病也就来了,甚至心梗风险都明显增加。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人追踪10年发现,经常打鼾会增加男士12%的糖尿病风险,女士14%的糖尿病风险。胖人风险尤其高。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等对近万人研究发现,鼾声如雷,冠心病风险也高。研究显示,中位随访4.66年期间,不打鼾的人有1.6%得了冠心病,而打鼾的人有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