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刘遂心等研究称(药物结合运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优)
运动后心率恢复是衡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新指标,本研究应用心肺运动试验测定的运动后 1 min 心率恢复(HRR1)作为观察指标。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比较,静息心率增快,运动后 1 min 心率恢复延迟。
有氧训练的运动形式包括院内主要采用固定踏车、平板跑步机、上肢液阻;家庭运动主要为快走。时间 为 30~60 min,3~5 次 / 周。抗阻训练同样结合 Borg评分来调整运动强度,控制在11~13 分之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均选择适宜强度的弹力带行抗阻训练,每个动作 2~3 组,每组重复 8~12 次动作,组间间隔 1~2 min,3次/周。
来源:李萃,董蕾,刘遂心,等.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综合运动干预对其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322.
研究纳入 48 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血管神经症组),与 30 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选取 30 例患者,14例给予药物治疗,16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运动治疗(有氧训练 抗阻训练)。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遂心、李萃等研究发现,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的综合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进一步观察发现,β受体阻滞剂和(或)地西泮和综合运动均能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静息心率、HRR1、SCL-90 评分均明显改善。而且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药物联合运动对 HRR1 的改善更明显。
0000
相关推荐
【奢侈而痛苦的死亡】全球“尊严死”指数公布:中国倒数第九
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发展到依靠人工心脏、人工呼吸、人工肝、人工肾等,虽把一个人留住很长的时间,但已完全没有生命质量。有统计称,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死如秋叶般静美”,是我们在面对生命逝去时,最高的尊重。但《经济学人》公布了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指数,对80个国家和地区的临终关怀情况调查表明,中国仅位列71位。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7:56:10
0000荷兰研究称,孕妇抑郁,孩子10岁大脑发育仍受影响
生而为人,七情六欲难禁,但想要孩子正常,就要求自己得平和正常,尤其是母亲。近期一项荷兰研究就显示,生孩子前后抑郁与10年后孩子大脑发育受影响有关,其中产后是脆弱窗口期。轨迹分析发现,生孩子前后长期较为抑郁,其子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会相对母亲愉悦者变小,此外白质微结构也有改变。中医药思政专著《杏林毓秀》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英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故事思政”研究新成果——中医药思政著作《杏林毓秀》新书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该书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德育品牌建设理念与路径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和弘扬中医文化构建特色思政教育体系的主要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与编委会成员为《杏林毓秀》新书揭幕。王英程/摄健康号2023-04-16 15:55:360000中国疾控中心272个城市研究:PM2.5~10的短期暴露增加死亡风险
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颇为不宜,其中PM2.5已臭名昭著,大一点的颗粒PM2.5~10如何?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对全国272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PM2.5~10的短期暴露增加非意外死亡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尤其是南方城市。而且这种关联,似乎与是否暴露于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无关。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4:24
0000体重正常但“肥胖”的糖友,最危险!浙江省医研究
浙江省人民医院学者研究发现,与体重指数(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有或没有内脏肥胖)患者相比,体重正常的胖子(内脏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研究采用BMI评估体重,18.5~24kg/m2为体重正常;24~28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内脏脂肪面积(VFA)≥100cm2定义为内脏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