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
改善饮食作用有限,要考虑压力和睡眠不佳!"坏胆固醇"一级预防专家共识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3:31:30
0005“坏胆固醇”是心血管病关键致病因素!基层血脂管理专家建议
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该建议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建立了适宜基层的血脂管理方法,要点包括: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也是首要降脂干预靶点。2、制定降脂方案应首先根据ASCVD风险确定LDL-C目标值。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4:10
0000“坏胆固醇”对男士的危害更大!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总体上女士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低于男士。6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对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男士受到的影响总体上大于女士。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15:16
0000多次查“坏胆固醇”都很高,最危险!开滦研究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6:31:42
0000年轻时就该降“坏胆固醇”?中美两项最新研究
数项研究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坏”,还在于其累积暴露效应。近期,发表在JACC入选4958位健康年轻人的CARDIA研究,和我刊开滦研究一项入选51407人的分析均提示,得不得心血管病,风险依赖于坏胆固醇累积暴露量,而且暴露时长的年龄愈年轻,心血管病风险愈高。研究提示,坏胆固醇水平干预得早要比干预得晚更受益,而且干预坏胆固醇晚或并不能消除已经累积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5:47:03
0000“坏胆固醇”达标是想当然?BMJ循证子刊回顾35项随机对照试验
BMJ循证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显示,设定LDL-C水平的目标,以避免心脏病和死亡,这似乎只是想当然,数十年的研究并未能证明LDL-c达标带来任何获益。根据临床指南,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糖尿病患者、LDL-C水平≥190mg/d和10年心血管风险≥7.5%的人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中高风险人群,这些患者需要应用降脂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目标水平。三级医院仅41.2%急性冠心病患者半年“坏胆固醇”达标!霍勇等ACC’20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等在ACC报告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对于我国三级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访6个月时“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仅为41.2%。有17.1%入院时“坏胆固醇”达标,13.0%的患者未接受降脂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03 08:32:06
0000“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
0000椰子油升高“坏胆固醇”水平!Circulation杂志发表Meta分析
椰子油属于一种热带植物油。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纳入16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椰子油不健康,与非热带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或菜籽油、葵花油相比,椰子油的摄入显著增加了“坏”胆固醇水平。研究者分析,椰子油含有约90%的饱和脂肪,高于黄油或猪油中饱和脂肪的比例,这是导致血脂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椰子油使LDL-C升高了9%,但也使HDL-C约增加了8%。ESC新血脂指南十大要点:“坏胆固醇”LDL-C无下限,应用高强度他汀和依折麦布仍未达标的ACS患者,可考虑添加PCSK9抑制剂
8月31日发布的欧洲血脂代谢异常管理新指南中十大要点如下:【点击下载原文】1、LDL-C水平“低一点,好一点”前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孟德尔随机研究都表明,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原因。LDL-C水平“低一点,好一点”,目前尚未发现有下限,至少降低至1mmol/L左右还是如此。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2:40:17
0000Circulation杂志研究称,评估心血管风险不必检测“坏胆固醇”,只需要查总胆固醇和“好胆固醇”!
近日,Circulation在线发表的一项针对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最新数据分析提示,在用血脂指标对无已知心血管病的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时,仅检测非空腹状态下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就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载脂蛋白(ApoB、ApoA1)水平并无额外的预测价值。美专家称:有氧运动降低“坏胆固醇”,运动强度决定“好胆固醇”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科学会议上,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血脂专家BethA.Taylor指出,根据近期发布的美国运动指南和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医疗人员要着重建议血脂异常患者加强运动,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遗传学研究发现,“坏胆固醇”或与静脉血栓有关,他汀又有新指征
既往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为这一发现添加了注脚:“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狭窄从而引起心脏病或中风发作的元凶之一。没想到,这个“坏蛋”也可能与静脉血栓栓塞有关。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提示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他汀)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JAMA子刊研究称,脂蛋白(a)降低65.7 mg/dl,临床获益与“坏胆固醇”降低1 mmol/L时相当
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实际上脂蛋白(a)也是“坏蛋”,也与冠心病和中风密切相关。因此,尽管目前没有特别针对脂蛋白(a)的有效药物,但力求通过降低脂蛋白(a)水平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仍是业界的一大热点。关键的问题是,脂蛋白(a)水平降到多少合适?夜宵不该吃:吃得太晚,“坏胆固醇”水平高
夜宵“有毒”,不是空穴来风。之前,有香港研究表明夜宵会增加乳腺癌风险,而近日来自台湾阳明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证实:饮食时间不对,会升高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研究显示,一个人一天所摄入的热量的分布,与总胆固醇水平有关,如果每晚每多摄入100卡的热量,就会升高1.08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中国四大权威机构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控制“坏胆固醇”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防线
为了让更多人管好自己的血脂,认清楚胆固醇,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发布了“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首先,声明再次苦口婆心强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的”,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防线。公众应该积极定期检测血脂,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Circulation:“坏胆固醇”波动或会促使老年人脑子不中用
众所周知,血压波动、血糖波动都会对机体造成危害,还有研究表明,血压波动会增加痴呆风险,而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大波动也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恶化相关。“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不仅LDL-C平均水平与大脑健康较为密切,而且其波动较大也与脑部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