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就该降(坏胆固醇,中美两项最新研究)
[1]Shapiro MD, et al.Time Course of LDL Cholesterol Expo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 Risk. J Am Coll Cardiol. J Am Coll Cardiol 2020,76: 1507-1516.
近期,发表在JACC入选4958位健康年轻人的CARDIA研究,和我刊开滦研究一项入选51 407人的分析均提示,得不得心血管病,风险依赖于坏胆固醇累积暴露量,而且暴露时长的年龄愈年轻,心血管病风险愈高。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坏胆固醇累积暴露带来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并不受应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的影响。也就是说,药物是无法消除这些累积危害的,唯有减少坏胆固醇累积才是关键。
研究者指出,今后相关年轻时即维持较低坏胆固醇水平的临床试验,可能支持早期干预坏胆固醇降低冠心病的流行这一策略。
JACC同期述评指出,CARDIA研究这项分析对年轻健康个体中启动低强度长期降脂的可能近了一步。
[2]宋永健,杜鑫,郑梦伊,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累积暴露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24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
不同 LDL-C 升高累积暴露时间人群的急性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
与坏胆固醇累积低暴露者相比,高暴露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39%,且随着坏胆固醇升高累积暴露时间及数值的增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亦呈上升趋势,其危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研究提示,坏胆固醇水平干预得早要比干预得晚更受益,而且干预坏胆固醇晚或并不能消除已经累积的风险。
数项研究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坏”,还在于其累积暴露效应。
发表在JACC上的这项研究,对CARDIA研究中1985~1986年入组的18~30岁4958位无症状成人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参与者平均年龄25岁,平均坏胆固醇为111 mg/dl。在参与者40岁后中位随访16年期间,有275人发生心血管事件。
人群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中位年龄为49.4岁,50岁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0岁时发生率为7.8%;平均年暴露LDL-C水平为115 mg/dl,并在22岁后平均变化较小。
开滦研究的研究者建议,对坏胆固醇升高的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甚至未达标用药将LDL-C降低在理想水平,以减少坏胆固醇累积暴露时间及暴露值,进而降低心梗风险。
结果显示,在考虑性别、种族和传统风险因素后,坏胆固醇和年龄曲线下面积和面积累积暴露时间(LDL-C曲线斜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开滦研究这项分析发现,坏胆固醇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糖尿病不影响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长期预后!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
冠脉搭桥术(CABG)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的首选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减肥小窍门:改变吃饭时间和饭菜顺序,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胖瘦,不一样的健康。为什么?原因很多,比如近期两项研究表明,食物入腹的时间间隔,以及不同食物“进肚”的顺序都是影响胖瘦和健康的。进食要遵循人体生物钟:早晚餐时间缩短可减肥,晚餐太晚癌症风险增加很多试验表明,人体的生物钟与代谢、营养等密切相关。基于此,有学者就提出“限时饮食”和“时间营养”的概念。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3:010000阜外医院3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经验:仅半数血培养阳性,心脏超声检查功不可没
阜外医院学者分析了2013-2016年期间300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76.0%有基础心脏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35.3%),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13例(4.3%)。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术后作为独立基础病因占比达10.3%,提示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血磷高,与主动脉狭窄有关?华西医院陈茂等研究
2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曾筱茜等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研究提示,血磷升高与主动脉狭窄风险增加有关,且两组的相关性不受肾功能影响。作者认为,该研究结果提示,磷可能是预防主动脉狭窄的潜在干预靶标。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数据库中纳入近30万例基线无瓣膜性心脏病的受试者,其平均年龄为56.4岁,53.3%为女士。平均随访8.1年期间,1232人出现主动脉狭窄。有心梗病史,中风后病情较重!王拥军等90万患者研究
10月6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莫大鹏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得过心梗的人,得了中风后病情往往较重,院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推翻了既往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念,即既往有心梗的病人由于很好地控制了高风险以及接受了二级预防措施,其发生脑梗风险以及发生缺血性中风后的严重程度均要低于其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