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3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经验(仅半数血培养阳性,心脏超声检查功不可没)
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术后作为独立基础病因占比达 10.3%,提示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本组病例中 274 例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有阳性发现的患者中,237 例手术或病理所见与超声心动图符合,符合率达 86.5%。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75.3%),其次为器官栓塞(16.7%),常见的有脑栓塞和脾栓塞,栓塞有时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发症状,因此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栓塞时应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
来源:陈星伟,刘亚欣,于欢,等. 阜外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 300 例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1102.
对比发现,外科治疗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 (96.6%vs 48.6% )。
该研究中,血培养阳性 118 例,阳性率为 52.4%,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报道的65%~90%。
阜外医院学者分析了2013-2016 年期间300 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76.0%有基础心脏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35.3%),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13 例(4.3%)。
链球菌依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6.3%,其次为葡萄球菌11.0% 和肠球菌 7.6%。
研究者指出,由于我国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率较低,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发现作为主要诊断标准之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 30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 265 例在积极抗感染治疗情况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治疗,手术率为 88.3%,总体院内死亡率为 3.0%。
本研究中 30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 263 例为赘生物阳性,且以左心赘生物更常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杂音、发热、贫血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Osler 结节、Janeway 损害、Roth 斑等表现则不常见。
该研究还提示,早期、有效、规律的抗菌药物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英学者研究称,孩子每天玩电视或玩手机1~2个小时合适
英国牛津大学、卡迪夫大学、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适度看看电视以及玩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可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这项研究覆盖3.5万余名美国儿童及家长,结果显示,每天花1~2个小时看电视或玩数字设备的孩子,社会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优于不使用这些设备的孩子。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5:21:35
0000Nature子刊发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151个基因与房颤有关
近期,一项涉及100万余人基因数据、发表在NatureGenetics杂志上的国际研究提示,151个基因与房颤有关。这一发现将提高我们对房颤的认知,指导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或许对心血管病精准防治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根据该研究发现的151个基因,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房颤基因风险评分模型,用来筛查房颤高危人群。我国房颤患者应用新型抗凝药物比例已超华法林!中国362家医院17万房颤病例分析
房颤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近日发表的一项基于PURE研究全球20个国家的最新分析表明,中国和东南亚的房颤患病率全球最高。近期,中国房颤全国队列注册研究最新分析显示,高血压和冠心病是我国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和慢阻肺患病率较低。新型抗凝药物优于华法林!亚洲房颤预防脑卒中科学声明
近日,JACC亚洲子刊发布了一份房颤预防脑卒中的科学声明。其中有如下要点:1.亚洲房颤患病率呈上升趋势,C2HEST等多种评分方案可用于预测亚洲人群房颤发生风险。2.对于亚洲房颤患者,推荐使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来分别评估脑卒中和出血风险。3.推荐基于ABC的路径综合管理以改善亚洲房颤患者转归: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01:29
0000做手工可让老年人死亡风险降低30%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纳入4000名超过60岁的老年人、历时12年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做手工或园艺等很有生活情趣的活动,可使死亡风险降低30%,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降低27%。研究者发现,那些经常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平时保持活力十足的人,即使平常不锻炼,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比平时活动少的人低得多。即使是那些退休后跑马拉松的人,患病的风险也不比从事园艺的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