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达标是想当然,BMJ循证子刊回顾35项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是否达到了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中列出的降低LDL-C的目标,对35项试验进行了分类。
研究者对35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比较了三种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与对照药物治疗高危患者至少一年的疗效。
根据临床指南,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糖尿病患者、LDL-C水平≥190 mg/d和10年心血管风险≥7.5%的人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中高风险人群,这些患者需要应用降脂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目标水平。
13项临床研究中LDL-C达标,其中只有1项研究显示LDL-C达标降低死亡风险,5项研究报告LDL-C达标降低了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者表示,在大多数科学领域,矛盾证据的存在通常会导致理论范式的转变或修正,但在这种情况下,矛盾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仅仅是因为它不符合流行的范式。
BMJ循证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显示,设定LDL-C水平的目标,以避免心脏病和死亡,这似乎只是想当然,数十年的研究并未能证明LDL-c达标带来任何获益。
来源:Hit or miss: the new cholesterol targets Free,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doi 10.1136/bmjebm-2020-11141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认为,根据估计的心血管风险推荐降胆固醇治疗无法识别许多高危患者,并可能导致对低风险人群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他们的分析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研究发现,LDL-C达标未降低死亡风险,近一半的研究发现,LDL-C达标未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人员说,LDL-C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关键危险因素,将其作为目标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然而,数十项降低LDL-C的随机对照试验都未能证明LDL-C达标有一致的益处,这些阴性结果对将LDL-C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替代目标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在22个LDL-C没有达标的研究中,有4个研究报告了可降低死亡风险,而14个研究显示降低了心血管事件风险。
韩国单身狗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单身虽自由,但也有代价。近期一项韩国研究显示,那些一天至少两顿一个人开饭的男士,会增加64%的代谢综合征风险和45%的肥胖风险。代谢综合征可不是什么好鸟,这是一组聚集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等多种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于一体的病理状态。因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3倍,增加病死率5~6倍,还被人称为“死亡四重奏”。China PEACE亚组分析:我国心梗患者他汀应用率显著提高,但剂量偏低
近期,PlosOne在线发表ChinaPEACE急性心肌梗死(AMI)回顾性研究的又一结果,显示2001~2011十年间,我国AMI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提高,由2001年的27.9%上升至2011年的88.8%。研究者称,虽然过去十年间,他汀的使用率显著提升,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2011年,应该应用他汀的患者中仍有10%的患者没有用他汀。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3:15:170000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九大要点!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这类患者多差异大、病情复杂、风险较高。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循证医学证据,阐述了老年急性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其中要点如下:1.衰老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炎症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减少)、血压升高(动脉僵硬度增加)、血管功能障碍和心功能异常(心脏重塑、舒张功能障碍)。心脏术后,改善营养可促进恢复!阜外医院王立清等综述
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预后往往较差。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治疗,对改善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术前,心脏外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10%~25%之间,而在术后,心脏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营养治疗不足或者延迟营养支持现象。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4:31:580000中风和出血均高危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有新证据!JACC子刊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在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对中风的预防效果不劣于华法林。发表在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上的一项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表明,对于中风和出血风险均较高的房颤患者来说,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比,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效果相似,但可显著降低大出血和死亡风险。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为高危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提供了支持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4:11: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