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称(有氧运动降低,坏胆固醇,运动强度决定,好胆固醇)
Taylor强调,所有的指南都指出,运动并不会对所有人产生期望中的影响,但运动咨询以及哪怕坚持最小量的运动,对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都非常重要。
但这些阈值在临床指南中很少提及,因此指南中也较少提及运动对“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2007年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运动可将“好胆固醇”水平升高2.5 mg/dl,这可将心血管病风险降低5%~7%。
同时,该指南也强调,参与每周平均三次、至少24周的阻抗训练后,“坏胆固醇”水平可降低6~9 mg/dl,“好胆固醇”水平没有变化。
Taylor表示,如果设定了能量消耗、运动时间等方面的阈值,有氧运动在升高“好胆固醇”水平方面似乎是有效的。
而且,肥胖人群从运动中的获益更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运动医学会公布的指南建议,血脂异常患者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60分钟,每周至少5天。
医生在给血脂异常患者开运动处方时,要告知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总量、持续性的重要性。
2018年美国发布的运动指南指出,单次运动在降压、缓解焦虑以及改善睡眠、胰岛素抵抗和认知等多方面都有急性效应。并推荐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937-953.
2015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另一项meta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但研究者发现,运动强度而非运动时间决定“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幅度。
从2015年起,NLA指南中开始提及,通过运动来提高“好胆固醇”水平,且建议加大运动量。
为什么推荐有氧运动呢?因为证据显示,有氧运动可将“坏胆固醇”水平降低3~6 mg/dl,但对“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
2019年美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强烈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运动强度,而非运动时间决定了“好胆固醇”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科学会议上,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血脂专家Beth A. Taylor指出,根据近期发布的美国运动指南和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医疗人员要着重建议血脂异常患者加强运动,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也强调了运动的益处。
Taylor表示,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生活方式管理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指南,强调以生活方式作为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病治疗基石,建议成年人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40分钟左右,以降低“坏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来源:
有氧运动可降低“坏胆固醇”
而且,如果每天运动的时间越长,“好胆固醇”水平改善更显著。在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运动效果相对较差。
1、Healio网站
Taylor指出,即便每周达不到150分钟的运动量,坚持较少的运动也会对心血管病和血脂代谢异常有巨大的改善作用。
任何运动都有效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多次怀孕及流产者易患心脏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等报告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多次怀孕及流产的女士心血管风险较高。研究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与仅怀孕过1次的女性相比,怀孕次数每增加1次,心血管病风险就升高3%,尤其是在吸烟和有高血压史的女性中更加明显。此外,有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和死产史的女性,心血管病风险分别升高4%、4%和7%。如果反复流产,则风险更高。阜外医院15例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经验:11例ST段抬高,一例80岁老人生气后再犯
应激性心肌病,最初被日本学者所描述,对于国人,都有哪些特点?阜外医院张峻、罗晓亮等对阜外医院确诊的15例应激性心肌病进行了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BNP明显增高。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初期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经系统治疗后可明显下降,变化较同期心肌梗死患者更显著。阜外医院窦克非等研究称:有三种病变,介入治疗后围术期心梗风险高
阜外医院窦克非、丰雷等研究提示,多支病变的冠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以及病变较长是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根据2013年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提出新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定义,若CK-MB升高程度≥10倍参考值上限,且(或)cTn≥70倍正常值上限,方可诊断为围术期心肌梗死。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Circulation子刊外周动脉疾病文章
近日,Circulation子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疾病,称为多血管疾病,增加了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葛均波院士等在本刊发表的《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也指出,由于学科的细分,以冠脉疾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等被列入不同的学科,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不同科室分别进行管理,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安贞医院赵冬等开发脑中风终生风险量表:血压≥160/100 mmHg者风险高达38.4%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致死致残性疾病,而我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社区人群中54%的脑卒中患者年龄还不到65岁,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测脑卒中风险以便尽早预防?近日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王瑛等在2万余人的队列研究中就针对35~60岁人群发明了一个专门预测脑卒中终生风险的量表(图1)。图1伴有不同危险因素的35~60岁者脑卒中终生风险(到80岁时)评估量表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6:37:07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