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坏胆固醇要(lt,1,4,mmol,L,且降幅要,50,中国医师协会ACS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共识建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推荐坏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1、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的血脂管理
(1) 不能耐受至少两种他汀,其中一种为每日使用最低起始剂量的他汀,另一种为任何剂量的他汀;
2、急性冠脉综合征未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的血脂管理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管理状况并不理想,达标率不足。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急需进行强化血脂管理,故本共识仅就该类患者制定了血脂管理路径。
(2) 他汀治疗后出现不适或实验室检测异常结果;
而且患者教育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心脏康复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可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个体化安排,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考虑到患者LDL-C水平需长期达标,为避免降脂效果反弹,应根据各种药物对LDL-C水平的降低幅度来考虑停药顺序。
(3) 他汀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减少剂量或停用症状得到缓解或改善,再次用药又可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调脂治疗目标值为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4、中等强度他汀为常用给药强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
对于Lp(a)水平升高(≥30mg/dl)且LDL-C水平≥1.8 mmol/L(70 mg/dl)的患者,已规律使用他汀仍未达标,可优先联用PCSK9抑制剂治疗。
[2]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1): 18-22.
LDL-C水平在1.8~3.4 mmol/L范围者,若入院前规律服用他汀,建议联用其他降脂药物(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若未规律服用他汀,则给予他汀单药治疗。
降脂以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需长期持续用药。
对于联合用药患者,应当密切关注其用药安全性问题,随访时常规监测肝酶、肌酶升高的情况。
LDL-C水平>3.4 mmol/L者,建议他汀单药或者他汀联合非他汀类降脂药物[依折麦布和(或)PCSK9抑制剂]。
一般推荐中等强度他汀为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的常用给药强度。
调脂干预靶目标
建议筛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Lp(a)水平,Lp(a)水平升高者应进行血脂管理。
入院时LDL-C水平<1.8 mmol/L,若入院前规律服用他汀(4周及以上),建议加强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若未规律服用他汀,建议给予他汀治疗。
高风险因素包括: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脑或外周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LDL-C水平≥ 4.9 mmol/L。
共识指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血脂管理认知不足是导致其血脂达标率低、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对患者和(或)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协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做好二级预防尤为必要。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下载原文】
3、他汀不耐受患者:推荐直接启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当调整降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4~6周内复查血脂水平,并依据达标情况再次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建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风险因素人群,与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中的超高危人群人群类似。
对于PCSK9抑制剂,推荐阿利西尤单抗或依洛尤单抗。
对于合并甘油三酯升高患者,推荐使用贝特类、烟酸类药物或者ω-3脂肪酸药物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对于他汀不耐受患者,推荐直接启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5、用药调整和治疗时长
他汀不耐受需符合以下标准:
如LDL-C水平<0.4 mmol/L,应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并且密切关注血脂变化情况。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建议每隔4~6周随访1次;此后,若无特殊情况且血脂达标,可改为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等。
[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941-947.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10.001.
有外周动脉疾病,吃他汀可长寿!欧洲心脏病杂志子刊研究
他汀是重要的心血管药物。然而遵循指南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常较低。近日,欧洲心脏病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坚持他汀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更有效。研究发现,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的死亡率为31%,显著高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13%)或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8%)。此外,服用强化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死亡率较低,为9%。管好血糖,还能防癌!瑞典研究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的一项英国研究显示,癌症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主因之一。糖尿病患者怎么防癌?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减肥明显有助于预防癌症,但良好的血糖控制,防癌效果也不赖。糖尿病与肥胖都是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在某些癌症中,比如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胆囊癌等,糖尿病带来的风险还甚于肥胖。对于肥胖患者,癌症风险在明显持久减肥后有所降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首场区域启动培训会圆满召开
2016年5月15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首场区域启动培训会在京召开。杨进刚阜外2023-08-01 12:36:380000法国3千万人研究:多喝酒让人变傻
近期,一项对法国3000万人的回顾性分析表明,酗酒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三倍,且超过半数的早发性痴呆患者有酗酒史。研究者强调,酗酒是所有类型痴呆的主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早发性痴呆。研究中的近112万例痴呆患者中,有57000例早发性(65岁以下)痴呆,其中57%人有酗酒史。研究者称,每天摄入超过两杯含酒精的饮料,患痴呆的风险即会增加。妊娠期维生素 B12 水平低,后代糖尿病风险高
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妈妈在孕期患维生素B12缺乏,所生子女患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风险高。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动物产品,如牛奶、鸡蛋、奶酪、肉、家禽和鱼。另外维生素B12也可作为饮食的补充,添加一些非动物产品,如谷物早餐。一般建议14岁以上人群的每日维生素B12摄入量是2.4mg,准妈妈们和哺乳期女性略增加,分别为2.6mg和2.8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