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人打鼾(增心血管病风险,中国50万人研究)
[1] Wei Y, Lv J, Guo Y, et al. Age-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habitual snor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a 10-year cohort study. Chest. 2021 May 21.
阜外医院赵连成、夏艳杰等研究也发现,中年人打呼噜频次越多,声音越大,其高甘油三酯血症风险越高。
但50~64岁居民的打鼾与心血管病风险相关性减弱,≥65岁居民则无统计学意义。
阜外医院李卫等的研究发现,每周睡觉时打鼾多于3次的人,心肌梗死风险是睡觉安静者的2.7倍。男士们和年轻人的心肌梗死风险更高。
其中的机制可能是,打呼噜引起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刺激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异生,从而增加高甘油三酯水平。此外由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调控高甘油三酯等合成所需酶的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的上调,也会增加高甘油三酯的合成。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这项最新分析共纳入全国10个地区30~79岁489583人,打鼾习惯以及其他基线特点于2004~2008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中位随访9.6年,共130935人罹患心血管病。
研究显示,与不呼噜者相比,打呼噜声音特别高的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风险增加 34%。
来源:
近日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表明,不到50岁的中青年人,如果打呼噜,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
研究者指出,临床医生应该了解患者打呼噜情况,尤其是年轻患者。
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有习惯性打鼾的青年人,心血管病风险增加了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18%,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2%的,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5%。
0000
相关推荐
鱼油制剂或增加房颤风险!欧洲心脏杂志子刊Meta分析
目前,ω-3脂肪酸补充剂(俗称鱼油)被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然而,4月28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心血管药物治疗子刊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对于血甘油三酯水平和心血管风险较高的人来说,补充鱼油与房颤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该Meta分析包含REDUCEIT、ASCEND、R&P、STRENGTH、OMEMI等5项相关随机对照研究。麦冬,可保护缺氧心肌细胞!青海省人民医院研究
麦冬,是常用的中药。近日,青海省人民医院刘洁、赵玲琳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从麦冬提取的麦冬皂苷D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的表达有关。这项研究通过缺氧复氧干预心肌细胞H9c2构建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uroCMR:空气污染可损害心脏结构和功能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心血管磁共振(EuroCMR)大会上,英国学者NayAung报告,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的细微颗粒污染物(PM2.5)中的人,左心室容积会明显增大,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会降低。Aung指出,这是细微颗粒物与心肌梗死、心衰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有力证据。他表示,其中的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吸入细微颗粒首先会导致肺脏的局部炎症,然后会引发全身的炎症。Circulation杂志刊文称,血压波动大,痴呆风险高
近日,发表在著名的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日本研究提示,日间血压波动(day-to-dayvariations)较大的人,痴呆风险明显升高。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达7.61%的人,5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比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为4.83%者增加1.3倍,其中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8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2倍。中山医院王春生团队JACC介入子刊撰文称:经心尖置入国产J-Valve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效果可靠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虽好,但当前常用的TAVR装置对于主动脉瓣返流患者仍存在瓣膜锚定的挑战,就连当前欧美指南也建议,对于主动脉瓣返流严重或者无钙化瓣膜的患者(>3级),不建议行TAVR。不过近日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僵局。这项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一种新型国产的J-Valve瓣膜系统用于主动脉瓣返流的外科高危患者效果较佳。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4:31: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