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杂志刊文称(血压波动大,痴呆风险高)
作者指出,在家中监测日间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评估未来患痴呆症的风险。
近日,发表在著名的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日本研究提示,日间血压波动(day-to-day variations)较大的人,痴呆风险明显升高。
另外,研究者发现,家中自测收缩压水平与血管性痴呆风险有关,但与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无关。
欢迎购买图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达7.61%的人,5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比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为4.83%者增加1.3倍,其中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8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2倍。
该研究纳入1674例基线无痴呆症的受试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他们被要求每天早晨在加重连续测量3次血压,平均测量28天,按照日间血压波动幅度四分位分成四组:4.83%、5.08%~6.21%、6.22%~7.59%、7.6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Emi Oishi, Tomoyuki Ohara,Satoko Sakata, et al. Day-to-Day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a General Japanese Elderly Population:The Hisayama Study.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August 7, 2017
0000
相关推荐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日本研究称“三高”夫妻间也传染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妻相处时间久了,不仅可能出现“夫妻脸”,还有可能患相同的疾病。近期,日本学者发表的一项在近8.7万对夫妻中开展的全国性研究提示,如果丈夫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妻子也容易患这些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如果丈夫因为上述“三高”疾病而接受治疗,妻子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其中任何一种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79%、45%、158%、87%。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青年高血压转归! 阜外医院宋雷等联合北航团队研究:夜间血氧、大内皮素和四肢血压或为新预测因素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晟瀚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杂志在线发表研究,应用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青年高血压数据建模预测高血压相关终点事件并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证实了机器学习在年轻高血压预后精准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有望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工具。该研究纳入508例因高血压住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4~39岁高血压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57:05
0000对哮喘患者建议限制锻炼是错误观念
哮喘不能根治,但是正确的管理能减少复发。加拿大学者新近发表在《BMJOpenRespirR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哮喘病患者每天在常规活动基础上做30分钟的简单运动如步行、骑单车、做瑜伽等,坚持一年,即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因锻炼被认为可以诱发哮喘发作,针对哮喘患者的常规建议是限制锻炼。坏胆固醇高致8%我国居民死亡!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称坏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发现,LDL-C升高是全球第5位死亡危险因素,是中国居民死亡的第6位危险因素。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的数据估算,2017年我国归因于高LDL-C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25%,高于全球水平(7.72%)。【ESC2019】刘文玲:老老年晕厥多数是高危患者,需要收入院治疗
ESC2019上,来自瑞典的ArturFedorowski教授指出老老年晕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提出了80岁以上老老年晕厥患者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法应不同于一般成年晕厥患者。他从2018年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入手,详细阐明了老老年晕厥诊断与处理的特殊之处。老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4:16:2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