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研究称(淋巴细胞少,死亡风险高)
研究者分析,根据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这三项免疫指标, 70-79岁低危免疫血液学状态个体的10年生存率(74.1%)高于年少10岁的高危免疫血液学状态的个体(68.9%)。
在普通人群中,相对淋巴细胞减少(≤1500/μl)和严重淋巴细胞减少(≤1000/μl)分别占20.1%和3.0%,分别导致死亡风险增加30%和80%.
克利夫兰诊所研究者在JAMA子刊发表研究发现,淋巴细胞计数,这项血常规上常见的指标,可以方便、廉价地筛选死亡高危人群。
来源:David A. Zidar,et al. Association of Lymphopenia With Risk of Mortality Among Adults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 JAMA Netw Open. 2019,2(12): e1916526.
研究发现,高危免疫血液学状态的患病率几乎是2型糖尿病的两倍(分别占19.3%和10.0%)。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分析了31000多名普通成年人的数据,随访12年。
研究者称,免疫风险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从常规血压检查中即可获得,便于于精准医学的实施和人群健康干预。
研究发现,淋巴细胞减少与心脏病、癌症和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肺炎)相关死亡有关。
研究还发现,当淋巴细胞减少伴有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危免疫血液学状态)时,则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其导致死亡风险增加2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2
相关推荐
中青年房颤,增速明显!全国305万体检人群研究
近日,武汉学者一项研究对2012~2017年体检中心305万名≥35岁居民的调查发现,中国人群年龄、性别标化的房颤患病率稳定在0.4%~0.5%之间,但在35~44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年百分比变化为15%)。图12012-2017年不同年龄组房颤患病率的时间趋势(校正了性别与地区)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3:35:38
0005河北医大二院傅向华:急诊介入治疗心梗改善冠脉血流新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薛玲等研究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半年内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显示,依替巴肽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及心肌灌注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急性心梗后1周时依替巴肽组在硝酸甘油介入后缺血范围积分、缺血程度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情绪激动和劳累诱发猝死最常见!中国5516例猝死者尸检分析
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1:02:18
0000这六项研究“可救命”!美国心脏协会2019年度总结:称对心血管病患者“极其重要”
2019年年末,美国心脏协会(AHA)按照以往惯例,发布了2019年度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的重大进展。AHA评选委员会认为,有六项导致临床治疗发生变革的研究“可救命”,这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极其重要”。1、高剂量纯鱼油去唱唱歌,跳跳舞!英国研究称,艺术让人延年益寿
去博物馆,去美术馆,去听音乐会,去跳舞,去唱歌……英国伦敦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常这样调剂生活,能延年益寿。研究显示,与从不“沾染”艺术活动的人相比,每年参加一次或两次艺术活动的人死亡风险降低14%,而那些“活跃分子”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31%。研究者认为,参与艺术互动可以综合调理心理、身体、社会和行为等,即可以多模式为健康保驾护航。伴随的述评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参加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