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起搏(降低新发房颤风险,阜外医院樊晓寒等研究)
在平均11.1个月的随访期间,与右心室起搏组相比,左束支起搏组新发房颤的发病率显著降低(7.4% vs.17.0%)。
阜外医院樊晓寒等发表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与常规右心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降低新发房颤风险。心室起搏负荷高的患者可能更受益于左束支起搏。
研究观察到起搏方式和心室起搏负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在高心室起搏负荷( ≥ 20%)患者中,左束支起搏对减少起搏器植入后新发房颤的有益作用更为明显。
来源:
右心室起搏影响心功能且增加新发房颤风险已被证实。研究还表明心室起搏负荷与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有关。
研究纳入有双腔起搏器植入指征且无房颤史的患者成功进行左束支起搏或右心室起搏的527例患者,平均年龄65.3岁,左束支起搏组257例,右心室起搏组270例。
常规右心室起搏患者新发房颤发生率几乎是左束支起搏患者的2.3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熊峰等报告,左束支起搏能保持心房、房室、室间及心室内的同步性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起搏方式。
左束支起搏在机械运动同步性方面优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与常规右心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使新发房颤风险显著降低72%。
[1]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vs.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a two-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opace. 2022 Aug 9.
研究者表示,左束支起搏比右心室起搏在降低新发房颤风险方面的优势需要在今后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在心室起搏负荷 ≥ 20%患者中,与右心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使新发房颤的风险降低80%。起搏方式对心室起搏负荷< 20%的患者影响不明显。
搭桥术后新发房颤患者预后差!阜外学者Meta分析
阜外医院张燕搏、蒙延海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新发房颤与早期和远期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而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精米精面、油炸食品、腌鱼腌肉、滥补中草药等存在食品安全危害
民以食为天。从茹毛饮血、食不果腹到如今食品工业化,随着饱腹问题的解决,也引发了新的安全问题。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杨辉等指出,过去几十年中,食品工业不仅影响人群对能量、盐、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模式,也在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结构和有害物质的暴露风险。此外致病微生物、农药、重金属等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具体见下:2015阜外医院外科年度报告十二看点:手术量13755例,死亡率连续7年低于1%
“用心守护六十载,矢志不渝一甲子”。油墨未干的《阜外医院外科年度报告2015》,就是阜外医院外科团队守护心脏、守护生命的一份见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品质与创新”是阜外外科团队永恒的目标。他强调,《阜外医院外科年度报告2015》并非团队努力的终点,而是阜外人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质量的新起点。杨进刚阜外2023-08-01 11:31:34
0000心梗表现为胸闷,预后或更差!葡萄牙研究
心脏病发作,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状了,但有时候会表现为胸闷。而近日一项葡萄牙研究显示,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与心脏病发作表现为胸痛者相比,胸闷的患者预后更差。其中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年内94%存活,而以表现为呼吸困难或乏力仅76%存活。研究分析了对4726例NSTEMI患者,平均年龄68岁,71%为男性。低盐饮食悖论的反思:强调饮食中的钠,更应强调饮食中的钾
盐与高血压纠葛已久,一直以来很多循证医学证据均指明,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背后推手之一。美国膳食指南也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300mg钠足矣。但好像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近期在美国实验生物学2017年年会上,一项对2600余位入组时血压正常者随访16年的研究却发现,低盐饮食与降低血压并无关系。杨进刚阜外2023-08-08 09:50: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