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FFR诊断冠脉缺血,不同人进行检查一致性良好,阜外研究)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受过专业培训的 CT-FFR操作者间测量差异较未受过培训的操作者小,这提示了一定程度培训的必要性。

FFR<0.8诊断为缺血。研究显示,有85支(49.1%)血管FFR<0.8。
该研究中两次测量差值绝对值最大为 0.16,略高于其结果,可能与该研究入选的血管数量(173支)更多且缺血病变所占比例(49.1%)更高相关。
研究者指出,当冠状动脉病变较重时,管腔较细,病变特征复杂,部分血管需要操作者的校正,因此 CT-FFR测量值会产生差异。
而非缺血血管条件良好,狭窄程度通常较轻,管腔直径相对较粗,操作者处理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过多校正,因此差异性更小。
两操作者测量 CT-FFR差值为 0.032,缺血血管测量差值显著高于非缺血血管。
这项研究对152例患者173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了分析,患者均经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 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
虽然两操作者所测CT-FFR值不同,但对于绝大多数(91.3% 和 94.8%)病变是否存在缺血的诊断是一致的,测量值的差异未对诊断结果造成有意义的影响。
另外,这项研究多采用的 CT-FFR计算方法基于流体力学,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对操作者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可能会导致差异性更大。
而CT-FFR 对缺血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
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逐渐兴起并用于临床,不过不同操作者测得的CT-FFR值在诊断缺血准确性方面是否相同?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吕滨、耿文磊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操作者测量 CT-FFR 一致性良好,诊断缺血的准确性也高。
0000
相关推荐
出院时β阻滞剂处方不足70%!中国近三万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分析
CCC-ACS项目一项分析表明,全国124家三甲医院近3万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仅16%接受了较为完善的治疗。其中出院时处方β受体阻滞剂也不到70%。图1全国124家三甲医院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项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ⅠA)中实施比例NSTE-ACS包括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27:50
0000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消融效果如何?阜外医院十年经验
阜外医院唐闽等报告,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次是房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研究发现,对于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1年和7年无房颤生存率分别为87.5%和49.5%。而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导管消融对于房颤以外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满意,无患者复发。半数猝死患者警示症状:胸痛最常见,就诊增5倍生存机会
近日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51%猝死患者猝死一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研究显示,之前有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但这些有警示症状的患者中,仅19%打急救电话前往急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感不适而急诊的患者生存率达32.1%,而没有前往医院者生存率仅为6%。CSPPT研究最新分析:血压波动增加中风危险,偶发高血压也不能轻易放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者通过对CSPPT研究2万余高血压患者随访数据分析发现,随诊间收缩压波动是高血压患者首次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且独立于平均收缩压。研究显示,随诊次数越多,其收缩压波动对之后卒中预测越有价值,不过多于10次,预测价值似乎不太明显;随诊间收缩压波动越大,卒中风险越高。图16次随访间收缩压波动情况五分位数相对应的卒中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2:11:1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