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消融效果如何,阜外医院十年经验)
34例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中位随访58.5个月。
研究发现,对于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1年和7年无房颤生存率分别为87.5%和49.5%。
来源: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Ablation Outcomes of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 10-Yea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Nov 12;8:766571.
该研究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10 ~2020年收治的10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78例有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颤占64.1%,房扑占20.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别占19.2%、14.1%、3.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唐闽等报告,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次是房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直径较大的患者,房颤复发风险较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最佳界值为47 mm。
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直径≥47 mm的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明显较低。
而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导管消融对于房颤以外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满意,无患者复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复旦学者在Circulation发文提示,“缺叶酸导致先心病”说法有误,叶酸利用率才是关键!
叶酸缺乏是包括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在内的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可预防先心病等出生缺陷。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血叶酸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出生缺陷。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赵健元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决定新生儿先心病风险的是叶酸利用效率,而非血液中游离叶酸浓度。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2:26:010000肥胖是一种慢性病!美国学者提议建立肥胖ICD编码
美国学者在《肥胖》杂志发表文章,建议亟待建立一个更科学准确、医学上可行的新的肥胖疾病分类系统。研究者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系统基于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提出的肥胖型慢性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的诊断,这个诊断术语反映了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影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高强度运动不能战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多多运动可以改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但是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强壮的人也可能躲不开心血管疾病,只不过是他们多无任何症状。要谈及运动,谁都比不上运动员,该研究发现,中年运动员的心血管病发病堪忧,尤其是那些伴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研究者指出,即使你很热衷运动,你仍然无法战胜你的风险因素。ACC2018:“比基尼医学”幻灭!
NanetteK.Wenger在ACC2018年会上进行了SimonDack主题纪念演讲。她用两张图片展示了美国女性心血管病死亡下降之路。第一张图是美国1979-1998年,男性的心血管病死亡逐年下降,女性基本保持不变。美国从2000年开始,女性的心血管死亡开始下降,并在2014年女性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低于男性。Wengner说,“我们很乐于居于第二位,还想继续保持下去。”杨进刚阜外2023-08-15 08:52: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