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睡眠问题(心内科医生该知晓,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而持续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夜间血压,促使血压恢复正常的勺型模式。

并提出,心内科医生应考虑常规筛查患者是否有睡眠障碍,心内科医生应知晓的以下睡眠相关情况。
文章强调,健康的睡眠对于心脏非常重要,以睡眠为目标来改善心血管健康是下一个前沿领域。
而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衰竭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更差。
在房颤患者中,21%~74%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潮式呼吸的严重程度也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的证据表明,在心衰患者中,治疗潮式呼吸并没有改善生存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3、对于心衰患者,要先搞清楚睡眠呼吸暂停的性质
很多研究发现, 失眠与心血管病有关,失眠 睡眠时间短是一种独特的表型,其风险似乎比其中单独一种情况更高。
一些观察性研究和小规模非随机临床研究发现,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治疗后可提高无房颤生存率。
1、若存在非勺型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要考虑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观察性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如不治疗,生存率会显著降低,再住院风险增加。而有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
因此, 在心衰患者中,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的性质很重要。对于可疑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衰患者,进行检查并权衡治疗方案,可能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衰结局。
如果观察到患者存在非勺型血压或夜间高血压,要怀疑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应考虑进行治疗,从而改善血压管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心房传导系统出现不良变化以及心脏重构,可能促进心律失常发生。
2、肥胖 打鼾,且房颤反复发作,要考虑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对于心衰患者,心内科医生要询问睡眠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窒息、睡眠碎片化、夜尿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可导致患者乏力、睡眠质量更差,且患者可能会将这些症状归咎于心衰。
心内科医生应询问患者是否失眠,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但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治疗失眠是否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非勺型血压(尤其是血压升高)和夜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达75%的夜间高血压患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48%~84%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存在非勺型血压。
在心衰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均较高。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生命八要素”,即在“生命简单七法则”的基础上,加入了睡眠健康。
除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也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因此,专家们建议,对于肥胖且打鼾严重的房颤患者,在进行消融或心脏转复治疗前,应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7月12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篇“全球聚焦”文章进一步指出,应将睡眠障碍作为十大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AHA强调,睡眠健康与健康饮食、积极运动、不吸烟、维持健康体重以及保持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正常一样,都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来源:[1]What cardiologists should know about sleep. European Heart Journal, 12 July 2022[2]张欣,汪妍,范聪,等. 睡眠时间与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前瞻性研究的 Meta 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258-26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3.006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则可导致循环时间延长,化学敏感性增加,造成呼吸控制不稳定,甚至出现潮式呼吸。
失眠症状和失眠症均是亚临床和临床心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失眠也会影响夜间睡眠时的血压控制。
4、失眠伤心脏
在正常情况下,白天血压较高,而夜晚较低,这种现象称为“勺型血压”,反之则为“非勺型血压”。夜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夜间体液向头侧转移,可增加上气道的阻力和血管充血,从而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本刊一项Meta分析证实,睡眠时间太短会加速冠心病进展。与每天睡7小时比较,每天睡 5小时时,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23%、29%。
因此,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常规进行诊室血压测量的同时,还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这样可更准确地明确其血压曲线,以及给予更明智的治疗。
中国学者呼吁要重视医生猝死:两年猝死40个,呼吁减负和为自己健康负责
如果在百度上检索医生猝死,我们会发现有344万个搜索结果。近期,中国医生在国外期刊呼吁关注中国医生猝死问题,并督促医生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XinmiaoShi和RuiLiu撰文称,与2008-2015年猝死医生有29人,2016年和2017年医生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17人和23人。2017年有9名外科医生,5名麻醉医师,6名内科医生和3名介入专家发生了心源性猝死。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0:45:14
0000房颤出血和血栓评分模型,也适于ECMO评估!阜外研究
阜外医院胡盛寿、雷白等通过研究发现,临床上常用于评估房颤患者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风险的HAS-BLED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模型,还可用来预测心脏外科术后因心原性休克置入体外膜肺氧合(ECMO)装置后患者的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风险。阜外医院心律与影像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核磁共振有助预测心肌病患者猝死风险
近期,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姚焰、樊晓寒等联合磁共振影像科赵世华和陆敏杰团队发现,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果存在心脏核磁共振显示较高比例延迟强化,患者的猝死风险较高。而且,延迟强化结合其他临床因素做出的评分系统(ESTIMATED评分),能更好预测猝死风险。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加拿大心脏病杂志(CanadianJournalofCardiology)上。心肾不分家!JACC急性肾损伤治疗建议
近日,JACC发表了心力衰竭和移植专业领导委员会危重症心脏病学工作组关于急性肾损伤和难治性心肾综合征当代治疗建议。文章指出,急性肾损伤和心肾综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越来越多见,约1/4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会发生肾损伤,急性肾损伤和心肾综合征与不良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相关。心肾综合征与急性肾损伤不同,其肾脏功能下降呈可逆性,且无明显的肾小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