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又一个容易被过度诊断的风湿病
抗磷脂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 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等。由于aPL抗体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因而抗磷脂综合征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类。
此外,aPL抗体阳性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三个器官以上血栓形成,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肾、肺、心等多器 官的功能衰竭称为恶性APS。
抗磷脂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aPL抗体在狼疮样疾病甚至在风湿性疾病范畴以外的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如心、脑血管意外,血液病和肿瘤性疾病等。
因为抗磷脂抗体一旦形成,会随循环系统走遍全身,因此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最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表现:
(1)血栓
静脉——反复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视网膜静脉血栓)。
动脉——脑血管意外,肢体坏疽,冠状动脉血栓,视网膜动脉血栓。
其他——肺动脉高压,无菌性骨坏死。
(2)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盘血栓和梗死。
(3)血小板减少为周期性,常是急性发作。
(4)其他偶然出现的表现为Coomb试验阳性、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症、癫痫、 慢性腿部溃疡、心内膜疾病、反复脑血管血栓引起的进行性痴呆。
风湿免疫病在临床中永远都是边缘化的存在,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原因之后才会考虑是不是和免疫相关,然后发现了某个抗体阳性,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的发一个风湿免疫科的会诊。
以妇产科为例,找不到愿意的反复流产现在都会往这个疾病上去考虑,而心脑血管科又不会首先考虑抗磷脂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
因为抗磷脂综合征可呈现周身的临床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抗磷脂抗体或者β2糖蛋白抗体阳性,基本都会诊断抗磷脂综合征,然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凝等一系列治疗,这其中有不少是过度的诊断。

0002
相关推荐
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健脑
《免疫学前沿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动物实验显示,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花椰菜、坚果、燕麦、豆类和全麦面包可能通过触发具有抗炎特性的短链脂肪酸——丁酸盐的产生来延缓大脑衰老。研究者指出,小胶质细胞——大脑中一种主要的免疫细胞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异常活跃并发生慢性炎症。而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是老年人记忆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阜外医院梁岩等调查北京急诊快速心律失常处理:房颤占七成,70%用胺碘酮
阜外医院刘明名、梁岩等对北京市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共250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些医院急诊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大多数处理与目前指南保持一致,但在药物选择和房颤抗凝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该研究中,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房颤,占68.8%,其余依次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性心动过速(4.6%)和室性早搏(2.0%)。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日本研究称“三高”夫妻间也传染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妻相处时间久了,不仅可能出现“夫妻脸”,还有可能患相同的疾病。近期,日本学者发表的一项在近8.7万对夫妻中开展的全国性研究提示,如果丈夫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妻子也容易患这些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如果丈夫因为上述“三高”疾病而接受治疗,妻子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其中任何一种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79%、45%、158%、87%。梅奥研究:二叶主动脉瓣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7.7%
梅奥诊所研究者在Heart杂志上发表研究显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7.7%,并且主动脉缩窄、左右腱索融合和女性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危因素。研究纳入的678例二叶主动脉瓣患者在随访10年间,有52例(7.7%)发生颅内动脉瘤,有154例患者发生主动脉缩窄,其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12.9%(20/154),无主动脉缩窄的524例患者中仅有5.7%的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查1次肌钙蛋白就能排除ACS!?美2.8万人研究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观察到,对于急诊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查单次肌钙蛋白就足以排除心梗,并缩短住院时间。研究分析了2.8万例患者,肌钙蛋白低于0.02ng/ml。其中51.8%的患者仅化验了一次肌钙蛋白后回家,48.2%接受了复测,复测后仅0.5%阳性。在考虑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后,单次和复查肌钙蛋白的两组患者30天内心肌梗死或心原性死亡率(0.4%vs.0.4%)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