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馆菜肴过咸(钠严重超标,中国疾控中心超8000余道菜分析)
按提供每千卡热量的食物来计算,平均钠含量为 3.4 mg/kcal,其中钠含量最高的分别在南方菜肴(3.6 mg/kcal)、大中型餐馆(3.4 mg/kcal、3.5 mg/kcal)、冷盘(4.8 mg/kcal)、汤品(4.3 mg/kcal)和油炸菜品(3.3 mg/kcal)。
研究显示,餐厅中菜品的平均钠含量为 487.3 mg/100 g。按单份菜品平均575.6 g计算,平均钠含量为2543.7 mg/份。
所有菜中,45.1%加了3种咸味调味品或佐料,23.3%加了4种,24.2%加了两种,仅7.4%只加了一种。
曾有研究显示,经常下馆子,增加死亡风险。原因可能与美味佳肴口味重有关。而钠盐吃多了,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是菜肴中每份食物的钠含量较高,例如在南方、小餐馆和冷盘中;而有时钠浓度不高,而是因为份量大,例如在北方、大型餐馆和主食/小吃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下馆子、定外卖已是常事。
南方菜品、小餐馆、油炸菜品更有可能加4种咸味调味品或佐料。
研究中的菜品,涵盖了南北(分别为4302道、3829道),及大、中、小型餐厅(分别有2285道、4162到和1684道);主要是炒菜(83.9%)、其次是凉菜(11.7%)、汤(3.0%)和主食或小食(1.4%)。
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国人每日平均摄入5013 mg钠,远远高于世卫组织和中国相关指南所推荐的份量。
而且通常咸味调味品或佐料种类加得越多,菜品中钠水平较高。
而且高钠饮食已成为国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
[1] Du W, Wang H, Zhang J,et al. Sodium content of restaurant dish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Nutr J. 2022 Feb 17;21(1):10. 【查看原文】
其中食盐(45.8%)是菜品中钠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味精(17.5%)、食品配料(17.1%)、酱油(9.4%)和其他调味品/调味料(10.2%)。
这项研究分析了全国192家餐馆8131道有详细菜谱的畅销菜。研究对熟悉菜肴准备和烹饪的厨师进行了深入调查。
盐是居民膳食钠的主要来源,盐摄入的下降将直接引起膳食钠摄入总量的下降,这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极其重要。
2007 年世卫组织已将减盐(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并号召成员国在 2020 年达到人群钠摄入量减少30% 的目标。
这样看来,74.9%的菜超出了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1500 mg/d),62.6%超出了预防慢病所建议的摄入量(2000 mg/d)。
研究还发现,盐和调味品占到了钠含量的82.9%,这样菜肴中钠的来源很复杂。厨师更喜欢使用几种调味品,而不是仅仅添加盐。
/track/pdf/10.1186/s12937-022-00762-4.pdf
钠高低因区域、餐厅大小和菜肴类型有所差异,其中南方菜肴(566.3 mg/100g)、中小餐馆(497.5 mg/100g或491.3 mg/100g)、汤品(687.0 mg/100g)、冷盘(528.4 mg/100g)和油炸菜品(480.9 mg/100g)中钠含量最高。
近日,一项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研究则显示,我国餐厅菜肴普遍偏咸,一份菜含钠量几乎是中国成人每日钠推荐量的2.2倍,南方菜更是重灾区。
如果每个家庭将普通盐更换为低钠盐,所有餐馆、食堂和食品生产企业都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制作和加工食品,那么全中国就将减少 10% 以上的死亡。
来源: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在本刊发表文章称,在人群中推广低钠盐(也称代用盐),即在普通食盐(氯化钠含量90%~99%)中混入一定比例、同样具有咸味的氯化钾,减少氯化钠的摄入,具有巨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阜外医院为孕妇装起搏器:仅透视14秒
近日,阜外医院丁立刚和华伟等报告了一例为32岁孕妇安装起搏器的病例。患者3年前出现心悸、头晕,伴黑矇,1~2s后自行缓解。2年前弯腰时晕厥一次,持续2s左右,未诊治。5个月前怀孕体检,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6.25s,交界性逸搏,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月前症状开始加重,发作较前频繁,心悸、头晕症状较前明显。此次为行起搏器植入术入院。杨进刚阜外2023-08-17 09:17:12
0000【文件下载】欧洲发布心血管病防控15个战略重点:穿戴设备被寄予厚望
近期,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为中国循环杂志撰写述评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他认为研究的关口严重后移,应该把防治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二级预防层面,而不是三级预防层面。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0:52
0000欧洲研究称,工作压力加失眠,让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增两倍
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加上失眠会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倍。研究人员分析了近2000名年龄在25~65岁的员工的数据。这些人有高血压,但在研究时,他们没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平均随访17.8年,随访34900人年,观察到134例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和73例冠心病(CHD)事件。胖人脑血流减少,增加运动可解忧!爱尔兰研究
近日,爱尔兰学者发表的研究发现,人一胖,脑血流明显减少,而多运动可解危。健康的大脑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而脑血供不足会增加痴呆风险。脑血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这项研究发现,肥胖对脑血流减少的影响要比增龄更甚。研究显示,不论是体重指数、还是腰臀比和腰围,这些指标的增加,均与脑血流量减少有关。腰围每增1cm,脑血流的减少相当于人老1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