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黑,晒太阳可延长女士寿命
对于晒太阳这事儿,由于怕晒黑,中国女士普遍是拒绝的。
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爱晒太阳的女士寿命更长。
与最喜欢晒太阳的人相比,最不喜欢晒太阳的女士的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很多人认为,晒太阳多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但有研究发现,在光照时间长的地区,皮肤癌发病较高,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发病反而较低。
美国海军中也发现皮肤癌较高,但全因死亡下降,其他死亡也减少。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每年在假期进行一次日光浴,且连续30年的人,死亡风险下降30%。
为什么晒太阳与寿命有关?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爱晒太阳的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较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比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糖尿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较为常见。
美国营养和健康调查发现,维生素D缺乏者远远高于预计水平,可达25%~57%,估计主要与光照时间不足有关,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老、空气污染、吸烟、肥胖、营养不良、肾脏病、肝病等。
但目前补充维生素D能否带来获益,不同研究的结论还不一样。而晒太阳则是最好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晒太阳的获益可能是多方面的,除增加维生素D之外,还与更多的户外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及热爱旅游等有关。
吸烟、不运动、蔬果吃得太少是危害健康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现在可能有了第4个:不晒太阳。
作者也承认,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由于光照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拿一个国家的数据直接套用于本国居民。
来源:Avoidance of sun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for major causes of death: a competing risk analysis of the Melanoma in Southern Sweden cohort. J Intern Med.2016; DOI: 10.1111/joim.1249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不该做的少做】美国不合理冠脉介入5年内减少50%
耶鲁大学医学院NiharDesai教授在AHA年会上报告,美国不合理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5年间减少了50%,从2010年的26.2%降至2014年的13.3%。该研究同期发表在JAMA杂志上。研究者表示,这主要归因于指南规范了再灌注治疗适应证,限制了PCI的滥用。盘点那些被打脸的治疗!JACC文章点评大数据时代的随机对照试验
早年,在没有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时,医生看病常依赖“常识”和临床经验。但在过去的40年里,常识和临床经验一再被随机对照试验打脸。请看下表治疗常识/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结果解释心梗后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早降低死亡率CAST研究:死亡风险增加室早是风险增加标志,而非靶点错过再灌注时机的心梗,打开闭塞冠状动脉死亡率下降OAT研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风险健康骨骼,健康心脏!英国研究称“心骨”不分家
健康的骨骼,健康的心脏,保护好骨骼,可能就保护了心脏。近日,一项英国研究通过对英国生物银行队列进行研究发现,骨密度低增加心血管健康差的风险。研究显示,不论男女,骨密度低均与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关。此外,骨骼健康状况差的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而且增加的风险并不能由共同的危险因素或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来解释。研究者指出,骨骼心脏轴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涉及多层面,而且男女可能有所不同。美国老年医学杂志:举哑铃防痴呆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者在《美国老年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力量,会逐步改善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研究中的100名55~68岁的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有明显的认知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研究者称,这类患者发生痴呆和阿尔海默氏病风险较高。80%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6年后患阿尔海默氏病。阜外学者发现,房颤并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阜外医院刘尚雨等在本刊发文称,尽管合并房颤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增加,但房颤并非该类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01至2014-12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接受CRT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