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学者发现(房颤并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Cox 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非左束支传导阻滞、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心衰再住院的可疑危险因素;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全因死亡的可疑危险因素。
基线数据显示,42 例(16.3%)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房颤组患者在年龄、男性比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酸、大内皮素、超声左心房直径、胺碘酮使用比例等方面与非房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生存分析显示,房颤组患者心衰再入院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但两组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不是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左心房大(HR=1.041)是心衰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大(HR = 1.045)和血肌酐高(HR=1.008)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位随访22 个月,死亡33 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衰再住院72 例(27.9%)。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来源:刘尚雨,刘志敏,糜家睿,等. 心房颤动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256-26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01 至2014-12 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接受CRT的258 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
近期,阜外医院刘尚雨等在本刊发文称,尽管合并房颤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增加,但房颤并非该类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JAMA子刊研究称,脂蛋白(a)降低65.7 mg/dl,临床获益与“坏胆固醇”降低1 mmol/L时相当
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实际上脂蛋白(a)也是“坏蛋”,也与冠心病和中风密切相关。因此,尽管目前没有特别针对脂蛋白(a)的有效药物,但力求通过降低脂蛋白(a)水平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仍是业界的一大热点。关键的问题是,脂蛋白(a)水平降到多少合适?中国慢病研究:生在夏天得糖尿病风险低
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近期,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人随访7年的研究显示,夏天出生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低。研究显示,与夏天出生的人相比,在其他季节出生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9%。而且在校正了入组时体重以及25岁以后体重变化后,上述风险依旧。研究者指出,这意味着,成年期肥胖与出生季节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是“两条线”,或许还有其他机制所致。每天睡7小时最佳!美国27万余人分析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雄联合国内外多名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不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一般人群,每天平均睡7个小时最好,睡过多或太少,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对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大于对一般人群的影响。而且,在相对年轻时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时接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极端睡眠时间(≤5h和≥10h)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更明显。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4:11:230000重庆学者研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升高者房颤风险高
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房颤,其死亡、心衰和卒中风险会显著增加。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庆伟、唐映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并不少见,而且随着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升高,房颤风险增加。研究者指出,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监测hs-cTnT水平可能有助于识别其房颤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1:34:210000哈佛研究:做到这五点能多活十几年
据近日哈佛大学学者在线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一项研究结果,成年人坚持5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长寿命长达十几年。这5种健康生活方式(即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包括:(1)吃健康的饮食;(2)每天中强度以上的运动30分钟或更长时间;(3)保持健康的体重;(4)限酒;(5)戒烟。研究者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年益寿。如果能全部做到这5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让你多活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