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
VO2峰值是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近日,一项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VO2峰值方面比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更有效,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纳入用于评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影响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包括387例患者。
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提高了峰值摄氧量(VO2峰值)。
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收缩压、舒张压、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随访时间6~12周。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病患者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低,并且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心脏康复的方式似乎是安全的。
然而,研究者也表示,由于该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此外,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患者的心脏康复风险进行分层。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源: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Jul 19.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Meta分析称,心衰患者该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31%死亡风险
根据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接受流感疫苗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比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低31%。众所周知,流感疫苗接种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的住院和死亡,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如孕妇、老年人和心力衰竭患者。研究者在PubMed和Embase中搜索了2000年1月至2018年4月发表的研究,评估了疫苗接种对该人群的影响,还检查了流感季节与非流感季节接种疫苗的效果。王拥军等在BMJ发文建议,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双抗应持续三周
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对于发病24小时内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应尽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且应该持续治疗21天。英国术前禁食指南:术前仅需禁止喝水1小时,成人术前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
根据英国近期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的术前禁食:临床实践及指南》,择期手术术前长时间禁食对于儿童和成人都没有意义,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有害。指南指出,固体食物的禁食时间仍保持不变,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儿童禁饮1小时不会增加误吸的风险。成人术前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使患者补充水分,还可使机体处于更为正常的代谢状态,后者可以减弱一些象胰岛素抵抗等这样的手术应激反应。阜外医院周洲团队Cell子刊发文:提出心脏流出道血管平滑肌细胞发育新模式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团队在Cell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心脏流出道发育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研究者就此提出了大动脉基部平滑肌汇聚发育(convergentdevelopment)的概念。其中,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刘宣雨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新乡医学院王计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4:46: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