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危人群范围再扩大?欧洲心脏杂志述评文章
对于心血管的风险,一般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不同危险程度有不同的管理策略。
近日,但欧洲心脏杂志一篇述评文章指出,极高危患者的其实还包括了风险更高的患者,也就是超高危(extremely high risk)。
超高危患者应使用最大剂量的他汀、立即联合治疗和使用新型降脂药物治疗。
ESC指南建议,对于在超高危患者,如尽管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但在两年内血管事件复发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 1.0 mmol/L。(IIb/B)
作者建议超高危风险患者包括:
1、一级预防中,心血管危险评分>20%(如60岁吸烟男性,收缩压>160 mmHg,以及总胆固醇 6 mmol/L);
2、过去 2 年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其他血管事件史;
3.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伴有外周血管疾病或多血管疾病;
4.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疾病;
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
6.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和至少一个额外的危险因素 [ Lp(a) >50 mg/dL 或 hsCRP >3 mg/L 或慢性肾病(eGFR <60 mL/min/1.73 m2)]
在治疗方面,秉承将LDL-C “降得低一点,控制得早一点,控制久一点”更好,靶目标是将LDL-C降低到<40 mg/dl。
国际脂质专家组声明建议的超高危患者为:
(1)最近2年复发性心梗 血管事件病史;
(2)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3)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血管床病变;
(4)急性冠脉综合征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5)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至少一种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sCRP≥3 mg/L和/或eGFR<60 ml/min/1.73 m2和/或脂蛋白(a)> 50 mg/dl的慢性肾病 )。
相比国际脂质专家组声明,这个述评又扩大了人群范围。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则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调脂治疗目标值为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高风险因素包括: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脑或外周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LDL-C水平≥ 4.9 mmol/L。
来源:
[1]Dyrbuś K, Gąsior M, Penson PE, Banach M.Extreme cardiovascular risk-do we need a new risk category? Eur Heart J. 2021Nov 18:ehab771.
[2]Banach M, et al. Optimal use of lipid-lowering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Position Paper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ipid Expert Panel(ILEP). Pharmacol Res. 2021 Feb 16.
[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941-947.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10.001.「下载全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JAMA子刊研究称,替格瑞洛还可当抗生素用
可能有人会注意到,在头对头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国际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中感染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另外,在XANTHIPPE研究中,应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因肺炎住院后,其肺功能恢复得更好。难道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还有抗菌作用?血脂异常,出现在心梗前20~35年!挪威42年随访研究
目前认为,血脂异常的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是终生累积的,可导致心梗发生。7月14日,来自挪威的一项随访长达42年的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平均水平相比,男士和女士在心梗发生前20~35年就开始出现血脂异常(不利血脂水平,定义为与人群平均值的偏差,与临床推荐水平无关)。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强调了监测一生中各年龄段血脂水平的必要性。杨进刚阜外2023-10-04 14:24:30
0000英国心律学会指导意见十要点:有些起搏器患者可行MRI检查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心脏植入电子设备植入(CIED),如起搏器和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等。以前这些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MRI)属于禁忌,目前也有了磁共振兼容性心脏植入电子设备。但对于植入了非磁共振兼容性心脏电子装置的患者,如果迫切需要接受MRI,但没有其他替代的影像检查时,做MRI的获益大于风险。管理慢性心肾疾病,还应重视肠道菌群!河北医大三院学者称
一个人的时候并不孤单,肠道中至少有4万种以上细菌在每日陪着我们。而这些肠道菌群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健康。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亚丽、杨晓安等就在本刊谈了谈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的影响。作者指出,应该重视肠道菌群在心肾疾病中的作用,将肠道菌群管理纳入慢性心肾疾病管理范畴,重视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5:31:52
0001大连医大一附院近2万例房颤总结:脑栓塞发生率27.8%,外周动脉栓塞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连君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并不罕见,而且涉及多个部位包括下肢、上肢、肠系膜、肾脏和脾脏动脉栓塞。18456例住院的房颤患者中,5132例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为27.8%;发生外周动脉栓塞事件204例,发生率为1.1%,其中61.8%为中下肢动脉栓塞。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0:15:43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