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该小剂量应用(阻滞剂,美国研究)
3004例患者有β阻滞剂用量信息,其中10.6%的患者未用β阻滞剂。美托洛尔是应用最多的β阻滞剂,占65.1%,其次是卡维地洛(24.3%)。大约六成患者发生心梗1年时使用的β阻滞剂剂量仍与出院时一致。
来源:
作者指出,如今急性心梗和心梗后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有必要重新考虑β阻滞剂治疗的作用了。
这项研究名为OBTAIN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登记研究,共纳入7055例急性心梗患者,1年后6077例患者存活。
分析显示,总体上,与不用β阻滞剂相比,应用β阻滞剂并不能改善心梗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指南也建议,急性心梗后患者应至少应用β阻滞剂3年,证据主要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多个随机对照研究。
OBTAIN研究表明,治疗模式需要发生变化,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哪些患者应该应用β阻滞剂、用多久、以什么剂量应用,个体化治疗会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开展随机临床研究,来探索急性心梗后β阻滞剂的最佳用量和疗程。
[1]One‐Year Landmark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eta‐Blocker Dose on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6 Jul 2021
7月6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总体上,急性心梗后应用β阻滞剂并不能改善生存率,但如以小剂量即早期临床试验中靶剂量的1/8~1/4应用时,心梗发生1年后仍有明显的生存益处。
当β阻滞剂以随机对照研究中靶剂量的1/8~1/4应用时,死亡率最低。
但之前有研究发现,自从冠脉介入治疗、溶栓、阿司匹林、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改善生存的治疗策略在临床规范应用后,β阻滞剂就不那么有效了,仅在心梗后1年内应用有生存益处。
在以全剂量应用β阻滞剂的患者中,死亡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亚组分析表明,仅有慢性心衰史的患者从β阻滞剂治疗中有生存获益。
《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
患者的年龄为63~64岁,其中大约2/3为男性。急性心梗1年后,中位随访1.05年。
但按照β阻滞剂用量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发现,在急性心梗后患者中,β阻滞剂是否有生存获益,取决于其用量。
与β阻滞剂用量为随机对照研究中靶剂量的1/8~1/4的患者相比,不用β阻滞剂以及β阻滞剂用量为<1/8、>1/4~1/2靶剂量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99.7%、81.7%、76.4%。
除β阻滞剂用量为1/8~1/4靶剂量的患者外,其余各类患者中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
【天坛会2016】德国神经科专家Diener谈房颤脑卒中二级预防:首选达比加群
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所致脑卒中多半致死致残率。日前,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大会上,来自德国Essen大学医院的神经科专家Hans-ChristophDiener从一则病例入手与参会者分享了房颤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领域的最新进展。杨进刚阜外2023-08-02 08:21:18
0000糖尿病人吃饭别“少量多次”!仍应早晨吃的像皇帝,晚上吃的像乞丐!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吃饭是否该少量多次?近日,以色列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一日三餐优于少量多次。不但可降血糖、减体重,而且患者胰岛素用量都少了。这项研究是这样的:一日三餐,早餐热量最高,面包、水果、甜食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多,晚餐份量最少,而且淀粉类食物、甜食和水果很少,午餐的热量介于早晚餐之间。三餐的热量分别是700卡路里、600卡路里和200卡路里。生命时钟,与心律失常也有关!?朝阳医院研究
急性心梗后的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老龄是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端粒长度缩短是生物学衰老的重要标志。随年龄的增加,细胞衰老,端粒长度愈短;当细胞端粒的功能受损时,就出现衰老,端粒也被称为是“身体的生命时钟”。杨跃进当选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主任委员
昨日下午,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当选北京医学会第九届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为前任主任委员,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方全、叶平、刘梅林、刘惠亮、吴永健、张抒扬、李虹伟、杨杰孚、杨新春、陈红、周玉杰、高炜、霍勇13位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本届分会共有委员102名,其中常务委员46名。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0:01:17
0000儿童期患癌的幸存者多在“而立之年”患心脏病
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期患癌的幸存者因应用过损害心脏的抗癌药物或放疗,多会在30岁就会出现心肌病、冠心病、瓣膜病或心律失常。研究中的1853例癌症幸存者的的平均年龄为31岁,男性占52.3%。这些人在22年前确诊癌症,至少在10年前用过抗癌药物(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或米托蒽醌蒽环类药物)或者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