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颤(易出现急性肾损伤,中国240家三级医院数据分析)
年龄每增加10岁,急性肾损伤风险增加22%;基线血红蛋白水平每下降20 g/L,急性肾损伤风险增加2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有房颤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6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衰、心脏骤停、心原性休克、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增加34%,但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未显著增加。
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程虹等利用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房颤(CCC-AF)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6倍。因此,对于房颤住院患者,临床医生要密切监测和预防急性肾损伤。
另外,年龄较大、入院时有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入院前用利尿剂、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低均是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来源:In-hospital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Ren Fail, 2021, 43(1): 949-957.
CCC-AF项目覆盖全国240家三级医院,该研究从中纳入于2015~2019年登记的4527例房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8.0%。
而入院前应用β 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接受除华法林外的其他抗凝药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风险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3%和29%。
在该研究中,急性肾损伤根据KDIGO标准诊断:7天内血肌酐水平升高≥50%或≥26.5 μmol/L。
入院时有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入院前用利尿剂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分别增加1.16倍和48%。
亚洲非ST抬高ACS血运重建比例低!亚洲八国研究
目前的指南支持非ST段心肌梗死(NSTE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血运重建治疗。EPICORAsia研究的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6306例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近40%住院患者仅接受了药物治疗。未进行血运重建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有心血管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比例较高,并存疾病也较多。【高血压与糖尿病是难兄难弟】收缩压升高20 mmHg,新发糖尿病风险增58%
作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两大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像“难兄难弟”一样,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包括年龄增加、吸烟、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等。心脏僵硬?运动可改善! Circulation研究
长期运动有助于改善年轻人群的心肌弹性,而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也有利于改善有舒张性心衰早期迹象中老年患者的心肌弹性。这项研究纳入31例左心室肥厚且NT-proBNP>40pg/mL、高敏肌钙蛋白T>0.6pg/mL的中老年患者。其中20人被随机分配到高强度运动训练组,11人分入对照组。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Circulation述评稳定心绞痛血运重建治疗
近日在Circulation发表的CLARIFY注册研究发现,对于多数稳定性冠心病和心绞痛患者,规范进行药物治疗即可。但Circualtion杂志一篇述评则对文章结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些患者心绞痛的缓解和预后可能与接受了支架或搭桥手术有关。ARIC研究:HbA1c预测风险优于血糖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ARIC(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危险)研究最新数据显示,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血糖更有利于筛查糖尿病前期,识别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