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慢病(推手,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交通噪声: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
昼夜节律失调可导致关键昼夜节律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改变,致高血压、肥胖、高血糖和β细胞功能缺陷。
201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在2030年至2052年间全球气温将上升1.5°C,将造成灾难性天气事件,包括风暴、干旱、洪水和热浪,通过影响水质,空气污染、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比如巴黎正在引入15分钟城市模式,规划了500多个超级街区,预计2034年实现无车通行。
高水平的光污染和空气污染有协同效应,会引起明显的表观遗传变化,破坏昼夜节律基因。
研究发现,光污染可改变昆虫、动物和鸟类昼夜节律,致其过早死亡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文章指出,有必要将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等方面。
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气浓度正在上升,二氧化碳(主要温室气体)达到411ppm,是过去80万年来的最高值。
文章指出,在人口稠密和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消除环境危险因素,预防非传染性疾病,保护地球健康。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一篇综述称,与城市化相关的污染和疾病不容忽视,城市规划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关键。
城市化产生了70%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人为气候变化。
紧凑型城市是密度更高、行进距离更短、绿色植被更多和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城市。让城市紧凑30%,增加密度和土地使用,降低出行距离,增加公共交通和主动交通,每年可避免每10万人因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400~800人致残。
21世纪,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交通拥堵、空气和噪音污染、气候变化、缺乏绿地、热岛为特征的环境恶化及慢性病不断上升。
室外光污染:普遍存在的环境危险因素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专家长期以来一直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例如步行、骑自行车),减少道路交通和噪音污染,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以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过早死亡。
噪声可激活交感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睡眠障碍、心率和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肥胖和糖尿病。睡眠期间噪声危害更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绿地增多,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有大量证据表明,城市规划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如通过绿色出行增加体力活动。
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其中75%将生活在城市。全球60%到80%的能源消耗在城市地区,70%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城市地区。
温室气体排放:将造成灾难性天气事件
来源:Heart healthy cities: genetics loads the gun but the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Eur Heart J. 2021 May 18. Epub ahead of print.
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社会和行为危险因素包括交通暴露、噪音、空气污染、犯罪、社会隔离、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健康饮食。
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欧盟估计,至少有20%的人生活在交通噪声(>55分贝)对健康有害的地区;大部分在城市地区。
空气污染:首要环境危险因素
绿色出行和绿色环境
有研究估计,如果遵循有关身体活动,减少对空气污染、噪音和热浪的暴露以及改善环境的建议,每年可以避免约20%的死亡率。
老年人夜间光污染与冠心病风险和死亡率有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空气污染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四大危险因素,50%以上因心血管病死亡。城市中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较为严重。
交通排放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来源。
全球每年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
光污染普遍存在,是由人为光源引起的夜间天空亮度的变化。在大城市最为明显。影响可达数百公里。
家庭空气污染主要是取暖和烹饪,也是全球居民死亡和慢病发病的十大危险因素。工作场所或居家办公场所用品,比如激光打印机,也可致呼吸和心血管病。
Lancet全球健康饮食排名:中国饮食所致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全球第一:吃的过咸、过细和水果少是主因
人是铁,饭是钢。近日,Lancet公布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饮食相关的数据。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有1100万死亡与吃有关。全球每5个人中间,就有1个人死于不健康饮食。研究显示,在全球195个国家中,不健康饮食导致死亡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则排140位,美国排第43,英国第23。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51:58
0001斑块破裂和修复失衡:ACS发病新理念!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很可能是因为斑块破裂和修复的平衡被打破。文章认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需要“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斑块破裂或糜烂;第二个条件不能愈合。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患者将发生闭塞性或亚闭塞性血栓形成。如果修复能力好,斑块破裂的后果有限,斑块的纤维化程度较高。如果血栓发作形成但能修复,管腔可能会变狭窄,也可导致慢性冠脉闭塞。杨进刚阜外2023-09-13 09:21:17
0000上海社区研究称,三分之一老年高血压未接受治疗
一项来自上海东方医院、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得高血压的较多,接受治疗的也不少,但血压达标情况较差,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研究者发现,在这些近4000位社区老人中7.7%有明确的心血管病,74.8%有高血压,整体高于八成可归为中高危心血管病风险人群。窦克非:分叉角度每增加1°,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上升2.6%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等观察了1171例患者的1200处冠状动脉分叉病灶,分析了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发现,分叉角度每增加1°,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上升2.6%。作者表示,之前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则发现,高分叉角度是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作者认为,高分叉角度的分支闭塞风险不能被忽视。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4:35:25
0000房颤抗凝不坚持,后果很严重!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倍,因此,目前指南推荐中高风险患者长期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7月16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荷兰的全国性队列研究提示,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对于房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4年期间,与坚持服药的患者相比,未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58%,缺血性中风及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