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全球健康饮食排名(中国饮食所致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全球第一,吃的过咸,过细和水果少是主因)
435 g (350–520)
占总能量0.5(0-1)%
日均水果摄入不足(果汁和腌制、盐渍水果除外)
中国人别不服气。最不健康饮食习惯排在前三位的是吃的过咸、吃的过细(Diet low in whole grains)和水果过少。仅这三项就造成50%的死亡。
来源:
3、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相比印度和美国,中国人吃的过咸排第一位。美国和印度是吃的过细。
日均每份热量≥50 kcal的饮料摄入过多(100%果汁和蔬菜汁除外)

研究者指出,不健康饮食促成的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比吸烟等任何一种传统危险因素都更严重,健康饮食是疾病防治的首要因素。
这三项之后是坚果吃的少、蔬菜吃的少、膳食纤维少等(见下图)。
饮食与营养素风险因素暴露
3 g(1-5)
日均加工肉类摄入过多
为了评估饮食风险因素促成的疾病负担,研究者共对全球195个国家≥25岁人群15种食物或营养素(表1)的饮食数据进行了分析。
360 g(290-430)
2、Hipgrave DB, Chan SY, Li XY, et al. 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 JAMA, 2016, 315: 703-705.
日均坚果种子等摄入不足
年龄标化后,中国不健康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299人,癌症为每10万人有42人。
24 g (19–28)
日均牛羊猪肉等红肉摄入过多(禽类、鱼类、鸡蛋及加工肉类除外)
人是铁,饭是钢。近日,Lancet公布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饮食相关的数据。
125 g(100-150)
占总能量11(9-13)%
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也显示:不健康饮食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饮食风险因素造成疾病负担在所有危险因素中占比最高,达15.9%。其次才是高血压、吸烟、空气污染等。
图2 中国、印度和美国前三位不健康饮食因素比较
比如,JAMA杂志一项研究称,2000年~2009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平均食盐量虽然从11.8 g/d降至9.2 g/d,下降了约22%,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
很多人认为的“健康饮食就是少吃大鱼大肉”,其实这么宣传是不恰当的。
吃的过咸的后果就是高血压,我国居民因中风死亡全球第一,与吃的过咸脱不了干系。
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有1100万死亡与吃有关。全球每5个人中间,就有1个人死于不健康饮食。
日均ω-3脂肪酸摄入不足
日均牛奶摄入不足(包括无脂、低脂和全脂牛奶)
4、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5-119.

3 g (0–5)
表1 15种饮食与营养素风险因素及每日应摄入水平
60 g(50-70)
而日本的饮食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糖尿病死亡率却最低。
研究还指出,在20个全球人口大国中,经年龄校正后,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球第一,饮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全球第一。
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含量低(主要来自植物油)
21 g (16–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日均钙摄入不足
日均豆类摄入不足
1、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500-8.
图1 2017年全球归因于饮食的死亡人数
日均全谷物摄入不足
日均蔬菜摄入不足(土豆、玉米淀粉类蔬菜、豆类及腌菜除外)
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
23 g(18-27)
1.25 g (1.00–1.50)
250g(200-300)
2 g(0-4)
研究者指出,过去二十年里,糖、盐、脂肪一度被各国政府关注,但这项研究提示,促进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种子、ω-3脂肪酸等饮食成分的摄入,可能比只针对糖、盐、脂肪更有人群获益效果。
日均饮食纤维摄入不足
高钠饮食
每日应摄入合理水平

250 mg(200-300)
研究显示,在全球195个国家中,不健康饮食导致死亡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则排140位,美国排第43,英国第23。
不推荐用手表测血压!欧洲高血压学会声明
欧洲高血压学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新声明指出,无袖带血压测量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前景广阔的领域,包括基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袖珍设备或其他类型设备中嵌入传感器、信号处理和算法来估计血压,但由于这些新设备的准确性尚未得到验证,目前不适合临床使用以及家用。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4:57:04
0001《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出台,普通人仅需知道五步
近日,指导我国心脏停搏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心肺复苏(CPR)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出炉。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7:07:12
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报告称,超声可评价桥血管的血流
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舟等在本刊发表研究称,该研究团队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桥血管流畅性时发现,术后1周时左乳内动脉(LIMA)桥的血流比术前和术中均明显增加,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时间点的桥血管流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心原性猝死还是癫痫相关的死亡?
一个黑人帅哥坐在我面前,我看着有点面熟,酷像篮球明星PennyHardaway。她母亲坐在他旁边,脸上充满了迷茫。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2:16:53
0000JAMA发表我国学者文章:户外运动可降三分之一近视
前不久,我国发布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我国多个城市的高考学生中,有近视的高达九成。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但应试教育与我国的功利思想,我国学生的近视眼率达到了可怕的地步。而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何明光等的一项发现,每日在户外多活动40分钟,有助于孩子预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