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破裂和修复失衡(ACS发病新理念,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
图 动脉粥状硬化的“双个条件” 斑块修复可让患者免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为慢性冠脉综合征。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斑块破裂但可修复者病情较稳定。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人群,斑块愈合的发生率少到<5%,多者可>80%。 多项观察研究显示,斑块糜烂修复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另外,血栓机化期间,微血管向内生长常见,多见于修复的斑块。新生血管似乎是血栓机化的关键。 有证据的措施都可促进斑块修复,降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降脂药对斑块愈合也有益。启动他汀或其他降脂治后,患者的冠脉斑块会出现纤维帽厚度增加,脂质含量和巨噬细胞浸润减少。 使用新型P2Y12抑制剂进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稳定斑块糜烂,并使血栓负荷在30日时逐渐减少,使斑块在1年时完全愈合。 文章介绍,斑块愈合是斑块破裂后的一个动态过程,可防止血栓形成、促进斑块修复和恢复血管完整性,有三个相互重叠的阶段:血栓溶解、肉芽组织形成和血管再内皮化。 斑块愈合不同于斑块稳定,愈合是在斑块破裂后的有限时间内发生,而稳定则是富含脂质的斑块逐步转化为纤维性和钙化斑块的过程。 文章指出,更好地理解斑块愈合,我们需要研究怎样促进斑块的修复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残余风险。 来源:Vergallo R, Crea 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Healing. N Engl J Med. 2020, 383(9):846-85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很可能是因为斑块破裂和修复的平衡被打破。 文章认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需要“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斑块破裂或糜烂;第二个条件不能愈合。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患者将发生闭塞性或亚闭塞性血栓形成。 如果修复能力好,斑块破裂的后果有限,斑块的纤维化程度较高。如果血栓发作形成但能修复,管腔可能会变狭窄,也可导致慢性冠脉闭塞。

中国疾控中心称,九成中国≥40岁居民为慢阻肺高危人群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吸病防控室方利文、包鹤龄等对7.5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约90%的中国≥40岁居民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高危人群,六成高危人群至少暴露一种危险因素。研究者指出,应该在≥40岁人群中开展慢阻肺筛查,并采取综合防控策略来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这里符合以下四项条件之一即定义为高危人群:烟头灭了仍会持续“放毒”!全球每年超过5万亿烟头堆积
很多烟民非常自觉,不当家人面吸烟,出去吸烟,而且吸完烟,烟头还要自觉地带回家再扔掉。殊不知,一项研究发现,烟头灭了,仍会在空气释放有害的化学物质。研究者指出,一个烟头,25°C的气温下,在最初的24小时内释放的尼古丁相当于已知燃烧的香烟所产生的尼古丁的14%,而且还要接着放毒。妈妈有流产和死胎史,要警惕孩子有先心病!丹麦研究
一项基于164万多名单胎活产儿的丹麦研究发现,妈妈如有曾经有过自然流产或死胎,孩子得先心病的风险增加16%~49%;妈妈如有多次流产或死胎史,或者怀孕前已有2型糖尿病,风险更高。研究者认为,这有助于找出那些可能需要仔细进行胎儿心脏评估的高危孕妇。该研究也同时显示了育龄女性筛查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真实世界!英国全国性研究发现,两年他汀一级预防,半数血脂不达标,其心血管风险增加22%
来自英国的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大约一半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人群在服用他汀类药物2年后,其胆固醇水平仍未达到“健康”状态,且未达标者风险增加。所谓的“健康”状态,是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提出的“应用他汀24个月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40%”目标。研究者指出,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针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个体化医疗。心血管病患者出游“三字经”
春天到了,3天的清明短假也到了。踏青短行,也是不少人的打算。不过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要想轻松出游,要熟记以下这个“三字经”:1、带好药出发前必须看看自己日常服用的药物够不够,不够就去找医生开药。在打包行李时,记住要把药物放在好拿好放的地方。此外,在出游时要按平日在家的服药时间去服药;如果是出国游还要倒时差,那就要调整一下,随着国外新时区的时间来服药。2、防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