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不坚持(后果很严重,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但根据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我国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不足50%,抗凝药处方不到60%,出血风险评估不到40%。
该研究从荷兰全国性数据库中纳入2013~2018年首次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9万多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75.7%基线CHA2DS2-VASc评分≥2分。
来源:Predictors, time course, and outcomes of persistence patterns in oral anticoagulation for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 Dutc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16 July 2021
坚持服用新型抗凝药定义为研究结束前100天内处方抗凝药。在荷兰,1次最多处方90天药物。
在该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2岁,56%为男士,10.7%有中风病史,25.6%为永久性房颤患者,基线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2.8分。28.4%的患者在研究期间换用华法林。
研究者发现,女士、65~74岁、永久性房颤、既往应用华法林、有中风病史(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中坚持服药率较高。
7月16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荷兰的全国性队列研究提示,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对于房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不坚持服药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衰弱、需要做大手术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另外,在该研究中,早期不坚持服药的患者中缺血性中风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不坚持服药的患者,说明在患者刚停药时就要多注意。
接受新型抗凝药治疗后的第1、2、3、4年时,累积坚持服药率依次下降,分别为88.1%、82.6%、77.7%、72.0%。
研究者指出,在该研究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中,不坚持服用抗凝药反而会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及相关死亡风险,这是因为这类患者的缺血性中风风险较低,当前指南本来就不推荐其长期口服抗凝,他们可能仅需在有其他适应证时短期用药,比如心脏转复或左心耳封堵术前。短期用药后,如果其缺血性中风风险仍较低,可能需要停用口服抗凝药。
4年期间,与坚持服药的患者相比,未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58%,缺血性中风及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79%。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倍,因此,目前指南推荐中高风险患者长期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意大利扩心病“神奇疗法”:2周心功能改善Ⅱ级,射血分数提升10%
一位57岁的男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了一种特别的治疗后,效果可谓“一日千里”:2周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从入院前的Ⅲ级改善为Ⅰ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28%改善为38%;4周后,LVEF进一步提升为42%。而且心肌水肿全部消退,心室异位搏动几近消失。这种独辟蹊径的治疗,就是用了点白介素-1(IL-1)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四分之一居民从未量过血压!中国17万人抽样调查
《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家庭血压监测不仅是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包括那些自认为血压尚处于正常范围者。但根据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我国成年居民定期自我检测血压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31:53
0000JAMA文章称,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不应低温治疗,死亡风险更高
对于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相关指南共识推荐应实施目标温度管理,但近期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一招或并不适用于在医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该研究共分析了全美355家医院2002-2014年26183位院内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其中有1568人接受了低温治疗。研究者选取了其中1524位接受低温治疗的患者,以及与之匹配的3714位并没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用 “小夹子”解决二尖瓣反流有章可循!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
二尖瓣反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估计中国需要干预治疗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约750万;>65岁人群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高达19.1%,但超过2/3的患者由于高龄、并发症等危险因素无法手术治疗,5年内死亡率高达50%。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是一项基于导管、经皮介入的缘对缘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夹合反流性二尖瓣的前瓣和后瓣,以纠正二尖瓣反流。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5:41:08
0000复旦中山医院学者称,半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TnT会短暂升高,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有医生会发现,有些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心脏肌钙蛋白T(TnT)水平会升高。这是否代表心脏有受损?是否需要处理?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等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55.6%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6h出现肌钙蛋白T升高,但这种升高是一过性的,24h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并不会导致并发症或严重心脏事件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