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血压120(130,80,85,痴呆风险最低,韩国研究称)
房颤已经被证实是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有无脑卒中,房颤可使认知损害的风险增加1.4 倍,使痴呆风险增加1.3 倍。而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可延缓痴呆发生。 近期,来自韩国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提示,血压与痴呆风险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保持一定水平的血压有益处。 研究发现,对于中老年房颤患者来说,血压偏低或偏高都会增加痴呆风险;当血压处于120~130/80~85 mmHg时,痴呆风险最低。 以120 mmHg为分水岭,收缩压每升高或降低10 mmHg,痴呆风险分别增加4.4%和4.6%。 以80 mmHg为界,舒张压无论升高还是降低,痴呆风险均增加。 亚组分析显示,随着血压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而随着血压升高,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 校正血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后,分析显示,血压处于120~129/80~84 mmHg时,痴呆风险最低。 该研究还显示,高血压负荷增加(随访期间血压升高的天数所占的比例)的患者,出现痴呆的风险也增加。 随访期间血压升高的天数所占比例每增加10%,痴呆风险增加10%。 因此,研究者认为,尽量减少房颤患者的高血压负荷,可能有助于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该研究从韩国全国医疗保险服务数据库中一共纳入17.1万余例50~69岁、既往无痴呆病史的新发房颤患者。平均随访6.6年期间,5.8%的患者首次诊断痴呆。 来源:[1]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Dementia Risk in Midlif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Hyperten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6 Mar 2020.[2] 回翔,范晴晴,徐航,葛卫红.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生影响的Meta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103-1109.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处理血压偏低九妙招:翘二郎腿也有效?
如果没有症状,低血压往往不是问题,但当出现头晕,头痛,颈僵等不适,甚至长期存在,就可能会促成休克、卒中、心肌梗死、肾脏衰竭等严重后果了。如果需要升压,那么以下几种调节方式就可派上用场了。1.进食稍咸: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有助于提高血压。2.少饮或戒酒:酒精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因此低血压者要避免大量饮酒。全球四成脂肪肝不胖,二成是瘦子!Lancet子刊千万人研究“拉警报”
近日,在Lancet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千万余人的Meta分析发现,全球四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患者并不胖,并且有两成还是“瘦子”,但这些人远期肝脏或肝脏外合并症较多。这项研究发现,不胖的人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中差异较大,低者如马来西亚、巴基斯坦≤25%,高者如奥地利、墨西哥和瑞典大于50%。总体看来,在这千万余人中,不胖的人有12.1%为脂肪肝,在瘦人中有5.1%。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冬高夏低,日高夜低!Heart杂志武汉同济医院研究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临床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50%左右。因此,了解急性主动脉发病的时间生物规律,可能有助于找出其触发因素并有效预防。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魏翔等在Hear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单中心研究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月份和昼夜规律。总体上,寒冷的冬季(12月)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高峰,而夏季(6月)发病率最低。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1:40:48
0000中国磁共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几乎所有冠脉支架和人工瓣膜做核磁安全
磁共振成像(MRI)不像X线和CT有电离辐射,到底有多安全?为了治疗疾病,医生常常会植入很多“小玩意儿”,这些适合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吗?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成像学组发布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此进行了阐述。共识指出,MRI环境中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有安全隐患,必需提升安全意识。关于心脏方面的有以下几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