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14(8,心衰患者出院时处方,受体阻滞剂,首次中国心衰医疗质量评估,出院时预约随访比例仅11,8)
研究中,入院时的患者中位年龄为73岁,5117名(51.1%)为男性。
来源:Aakriti Gupta, et al.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in China. JAMA Netw Open, 2020,3(1):e19186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李静等在JAMA子刊发表文章,对我国经过随机分层抽样入选的189家医院,在2015年共10 004例心衰住院患者的心衰管理质量进行了首次评估。
研究者主要分析了4项心衰管理的主要措施:(1)住院期间评估左室射血分数、(2)出院时依据指南应用β受体阻滞剂;(3)出院时依据指南应用ACEI/ARB;(4)出院时预约患者随访。
对于患者的院后管理,仅11.5%的患者出院时预约随访,最差的医院为0,最好的医院能到到96.7%。
研究者也指出,院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的不足影响了后续的治疗措施。
该研究中,所有医院综合质量中位得分为40%。
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的管理方面,中国东部地区的医院、教学医院、能实施搭桥手术以及独立的心脏科表现较好。
此外,在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心衰患者中,仅57.1%的患者出院时处方ACEI/ARB,66.7%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评估左室射血分数。这两项都有医院为0执行。
研究者还指出,20年前美国改善医疗质量的经验可能对中国有指导意义。如提高对指南的依从性,公开报告医疗质量措施,这缩小了医院间的差距等。
结果发现,在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中,仅14.8%患者出院时处方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有的医院出院时竟无一人处方β受体阻滞剂,最好的医院则能达到81.8%。
研究发现,中国医院心衰管理的中位综合质量评分仅为40%,而美国和欧洲国家心衰的综合质量评分可达70%以上。
作者指出,中国医疗保险几乎本实现了全民覆盖,但医疗质量仍相差很较大。
而且我国心衰患者管理质量的地域性差异显著,医院间的差距达2-5倍。
美国医学会发表健康祝愿:2017年该拥有这七个健康生活方式
新的一年开启,每个人都踏上了新的征程,别忘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新年来临之际,美国医学会(AMA)建议医生,告诉患者在新的一年中要保持以下7个健康生活方式:1限制含糖饮料摄入2筛查2型糖尿病风险3加强运动18~65岁成年人每周有五天至少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有三天至少保持20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4减少加工食品和钠的摄入5适度饮酒6戒烟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3:21:13
0000JACC刊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检测共识:仅根据LDL-C升高判断,会漏诊相当一部分患者
近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专家组在JACC杂志发表了关于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基因检测的科学声明,以下是该文的十大要点,值得临床工作者关注。1、FH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的患者因长期的LDL-C升高而导致过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AHA 2019】GALILEO研究:TAVR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有风险
在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上公布的GALILEO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明确口服抗凝药物适应证(例如房颤)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术后患者中,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相比,利伐沙班抗凝策略显著增加死亡或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与NT-proBNP媲美的评分模型!杨杰孚等研究
没有条件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基层医院,可否应用GWTG-HF模型来识别心衰高危患者,预测院内死亡?近日,北杨杰孚、李莹莹等进行的研究表明,GWTG-HF模型是可以的。GWTG-HF模型来自于美国心脏协会的“遵循心力衰竭指南”项目,利用临床上的7个常用指标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杨进刚阜外2023-09-20 09:12: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