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刊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检测共识(仅根据LDL,C升高判断,会漏诊相当一部分患者)
2、FH基因检测有望促进FH的诊断,以便尽早启动强化降脂治疗,进而辨识FH患者家族中未被发现的FH家庭成员,并积极干预,从而减轻FH家族中的心血管病(CVD)负担。
5、FH的临床表型包括异常升高的LDL-C、早发CVD的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或冠心病家族史、全身相关部位出现肌腱黄瘤、眼角膜周围出现白斑等,但仅凭上述这些指标来诊断FH的敏感性很低。因此DNA检测出明确致病基因的变异是确诊FH的必须条件。
3)成人LDL-C持续≥4.14 mmol/L(无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如果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以及有自身早发CAD或有早发CAD的家族史。
8、任何年龄段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家族史而高度怀疑为FH,都应该进行基因检测。下列情况均属怀疑对象:
3、未治疗的男性FH患者在50岁以前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性血管事件的风险高达50%,而未治疗的女性FH患者在60岁以前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性血管事件的风险达30%。
10、对于有确认特殊基因变异的FH先证者的所有一级亲属应该进行级联基因检测。如果没有一级亲属,或一级亲属不愿意接受检测,则建议二级亲属接受已知家族性的变异基因检测。级联基因检测应该扩展到整个家族中进行,直至所有的危险个体得到检测和所有已知亲属中存在的FH得到确认。
1、FH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的患者因长期的LDL-C升高而导致过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9、对FH的基因测试在下列临床情况下可以考虑:
2)成人患者,即使未知晓其治疗前的LDL-C水平,但是有自身的早发CAD的病史和有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早发CAD的家族史。
7、基因型阴性或是遗传型阴性而临床表型阳性的FH患者应该考虑是否有其他的分子病因,包括多基因疾病、高 Lp(a)或是其他一些未发现的FH致病基因。FH的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并能优化和精细判断CAD的危险分层。
4、 FH包括一系列的临床表型和多种不同的致病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子家族性高脂白血症最为罕见,FH的患者血液中Lp(a)的浓度明显升高。特定类型的致病基因的变异和严重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严重程度、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以及早发冠心病的风险有关,致病基因的变异是 LDL-C 治疗目标的独立预测因子。
1)儿童LDL-C持续 ≥ 4.14 mmol/L(无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胆固醇)有一个及以上的父母LDL-C ≥4.91 mmol/L或者有高胆固醇血症和早发CAD的家族史。
2)儿童患者 LDL-C 持续≥4.91 mmol/L或者成人患者 LDL-C 持续 ≥6.47 mmol/L且无其他明显原因导致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即便无阳性家族史。
6、仅仅根据LDL-C升高的数值来诊断FH,则会漏诊相当一部分基因突变尤其是FH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根据基因诊断为FH的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LDL-C水平<4.9 mmol/L。
近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专家组在JACC杂志发表了关于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基因检测的科学声明,以下是该文的十大要点,值得临床工作者关注。
来源:Clinical Genetic Testing for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JACC Scientific Expert Pane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2: 662-680.
1)儿童LDL-C 水平持续≥ 4.14 mmol/L或者成人LDL-C 持续≥4.91 mmol/L,无任何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有一个以上的一级亲属出现类似情况,或有早发CAD(男性 ≤55岁, 女性 ≤65 岁)或者家族史不能得到(比如被收养)。
房颤预防痴呆,应抗凝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
国内外研究表明,房颤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我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学者发现,高达40%的房颤患者存在血管性痴呆。南京大学医学院一项Meta分析提示,合理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延缓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生。近期,一项澳大利亚研究也发现,在房颤患者中,与应用华法林抗凝或不抗凝相比,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可进一步显著降低痴呆风险。荷兰研究称,孕妇抑郁,孩子10岁大脑发育仍受影响
生而为人,七情六欲难禁,但想要孩子正常,就要求自己得平和正常,尤其是母亲。近期一项荷兰研究就显示,生孩子前后抑郁与10年后孩子大脑发育受影响有关,其中产后是脆弱窗口期。轨迹分析发现,生孩子前后长期较为抑郁,其子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会相对母亲愉悦者变小,此外白质微结构也有改变。评估心功能,心脏超声三维成像效果堪比磁共振!阜外王浩团队经验
杨进刚阜外2023-09-08 10:11:360000广州国家呼吸道疾病重点实验室罗玉明等Chest发文,对付慢阻肺,太极拳和肺康复疗法一样有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热推太极拳,认为太极是精神心理和身体机能有机结合的柔缓运动。而近期广州国家呼吸道疾病重点实验室罗玉明等发表在Chest上的研究又给推广太极加了点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太极拳和肺康复疗法一样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某些哮喘在内的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有近1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