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NT(proBNP媲美的评分模型,杨杰孚等研究)
进一步分析可见,GWTG-HF 评分>42.5 分和 NT-proBNP>2 272.1 ng/L均可预测院内死亡,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GWTG-HF 评分与 NT-proBNP 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相当,研究者认为,对于一些无法监测生物标志物的基层医院来说,GWTG-HF 评分更为简便易行,便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优化诊疗方案,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近日,北杨杰孚、李莹莹等进行的研究表明,GWTG-HF模型是可以的。
GWTG-HF模型来自于美国心脏协会的“遵循心力衰竭指南”项目,利用临床上的 7 个常用指标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研究者介绍说,GWTG-HF模型被认为有助于心衰患者分流和对高危患者积极治疗,有助于合理平衡低危患者的资源分配,而当前研究也证实在中国心衰患者也可识别高危患者。
此外,研究还发现,NT-proBNP、心肌梗死病史及入院 24 h 内利尿剂使用剂量,也是心衰院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没有条件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基层医院,可否应用GWTG-HF模型来识别心衰高危患者,预测院内死亡?
这7个指标包括纳入年龄、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血清尿素氮、血清钠、人种、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7 个指标,总分为 0~101 分。
而且GWTG-HF评分≥ 42 分的高危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评分在36~41 分的中危患者(10.6% vs. 0.7%)和16~35 分的低危患者(10.6% vs. 0.7%)。
研究显示,GWTG-HF模型中的几个指标,如年龄、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血清尿素氮都是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共纳入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3 月 1 日在北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888例,院内死亡76例。614例为低危患者,635例为中危患者,639例为高危患者。
这项研究中,定义GWTG-HF评分≥ 42 分为高危,36~41 分为中危,16~35 分为低危。
阜外医院123例换瓣术后瓣周漏分析,两大重要原因值得警惕
阜外医院王浩、赵星等研究提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手术技术原因所致相对较少,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非特异性血管炎是其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瓣周漏患者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可见舒张期源于人工瓣瓣周的反流信号,部分二维超声可见人工瓣缝合环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裂隙。宁光院士等Nature子刊研究揭示拜糖平获益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
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等在自然子刊的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了降糖药疗效和肠道共生菌群特征的关系,不仅首次破解了阿卡波糖降糖之外代谢获益的机制之谜,也为设计靶向肠道共生菌胆汁酸代谢的新型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显示,相比格列吡嗪,阿卡波糖可带来更多代谢获益,如体重降低、降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对患者用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阿卡波糖可显著改变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与次级胆汁酸代谢功能。烟台学者研究称,绝经后女士高水平雌激素与心梗再灌注无复流有关
传统观念认为,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但近来有研究却质疑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近期,来自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绝经后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来说,内源性雌二醇处于较高水平时,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风险会增加3倍。研究者认为,“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可作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压超130/80,心血管病风险即明显升高!开滦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5:55:32
0000中青年人打鼾,增心血管病风险!中国50万人研究
近日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表明,不到50岁的中青年人,如果打呼噜,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研究者指出,临床医生应该了解患者打呼噜情况,尤其是年轻患者。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有习惯性打鼾的青年人,心血管病风险增加了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18%,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2%的,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