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0射线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可行!北京儿童医院研究:不适合者可小切口手术
近期,北京儿童医院叶赞凯等在我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及经胸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这两种方式都是安全可行的。
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更美观,创伤较少,住院时间较短,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更适合那些年龄小、导管粗大不适合经皮封堵的患儿。

研究者指出,动脉导管未闭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是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新型手术方式,适合于治疗绝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经皮介入封堵术一经引入国内,便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目前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式。现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已经获得认同并广泛开展,开启了无 X 线损伤的时代。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也越来越成熟。
总体上,经皮介入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相比较,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但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和经皮介入封堵术相比,不受患者体重、年龄、外周血管条件等条件,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病理解剖适应证等限制。
该研究选择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 45 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其中25 例行经皮介入封堵术,20 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循左胸胸骨旁微创入路。
两组患儿手术后封堵即刻成功率 100%。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术中失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更长,但总住院费用较少。
3 个月及 12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的封堵成功率均为 100%,未出现并发症和死亡。
来源:叶赞凯,李志强,伊寒露,等.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经皮及经胸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90-9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1
相关推荐
Circulation杂志新晕厥危险评分:低危者仅需监测2小时
近期,渥太华医院研究者在《循环》杂志上发表研究表明,依据加拿大晕厥危险评分(CSRS),低危患者在急诊室呆两小时后可回家,如果没有发现危险情况,中-高危患者可以在六小时后回家。该团队建立的加拿大晕厥危险评分(CSRS)是用来帮助急诊医师识别高危的晕厥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3:18
0001“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
0000阜外医院病例:31岁男士头痛、视物不清,血压超200 mmHg
近期,阜外医院马文君等报告了一例相对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例。31岁的男性患者,最初因自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就诊,测血压207/170mmHg,B超提示右肾萎缩,实质厚薄不均,左肾大致正常,双肾动脉未见异常。Circulation发表研究称,多次怀孕增加房颤风险
2月7日,国际著名的心脏杂志《循环》(Circulation)推出了“GoRedforWomen”专刊,以此呼吁关注女性心脏健康。该专刊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一项研究是对女性健康研究的随访分析。该分析结果提示,多次怀孕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与从来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怀孕4次以上的女性出现房颤的风险会增加30%~50%。【疑难病例讨论】冠脉介入后5次阿斯发作的51岁男士
宁夏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吉祥等遇到这样一例蹊跷的患者。患者男性,51岁,“突发胸痛1h”即入院就诊,3小时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手术,4小时内恢复血流,但却在30小时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心电事件记录示高度房室阻滞合并心室停搏,持续20秒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此后1小时共5次阿斯发作,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后意识恢复,最长的心室停搏为50秒。图1患者心电事件记录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0:35:5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