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发表研究称(多次怀孕增加房颤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
另外,该专刊发表的护士健康研究Ⅱ最新分析表明,早产(妊娠37周前分娩)是心血管病(包括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意味着,有早产史的女性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对这一人群应尽早筛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
1、Jorge A. Wong, Kathryn M. Rexrode,Roopinder K. Sandhu, et al. Number of Pregnancie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Risk.The Women’s Health Study. Circulation, 2017, 135: 622-624.
该专刊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一项研究是对女性健康研究的随访分析。该分析结果提示,多次怀孕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
2、Lauren J. Tanz, Jennifer J. Stuart, PaigeL. Williams, et al. Preterm Delivery and Mate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 Women. Circulation, 2017, 135: 578-589.
这项分析纳入3万4千多例受试者,其中位年龄为53岁,平均怀孕2次(至少怀孕6个月),平均接受随访20.5年。
这项纳入7万余例女性受试者的研究显示,与足月生产的初产妇相比,早产的初产妇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42%,其中满32周不足37周生产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22%,而不足32周生产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倍。
2月7日,国际著名的心脏杂志《循环》(Circulation)推出了“Go Red for Women”专刊,以此呼吁关注女性心脏健康。
该分析显示,随着怀孕次数增加,房颤风险呈线性升高。即便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其他房颤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生育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后,怀孕次数与房颤风险仍有很强的关联。
另外,有多次早产史的女性心血管病风险更高:与多次生产且均为足月生产的女性相比,至少有两次以上早产史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65%。
与从来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怀孕4次以上的女性出现房颤的风险会增加30%~50%。
研究人员认为,“多次妊娠重复经历代谢、生理和激素变化可能是促使未来房颤风险增加的原因。”
研究提示,初次早产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受产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体重变化等因素影响,但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到15%。
有房颤家族史者,消融后易复发!安贞医院马长生等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团队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的新分析提示,在年轻(≤50岁)房颤患者中,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没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2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2岁儿童和哺乳期女士禁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水等药品
止咳水,镇痛药……含有可待因的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特别发布了相关公告,对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儿童用药、妊娠女性及哺乳期女性用药等进行了修订。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需注意的要点如下:1.含可待因的药品为处方药,患者因遵医嘱用药,并且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2.12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女性禁用;已知为CYP2D6超快代谢者禁用。年轻人为何得冠心病?阜外医院研究揭示,不同大小脂蛋白颗粒作用不同
年轻人为什么会得冠心病?肥胖、吸烟、高血压、有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各种传统危险因素自然是脱不了干系,但老年冠心病患者也有这些危险因素,到底还有什么在搞事情?近期,阜外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李建军等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颗粒挖掘出新内容。支架术后hsCRP≥2 mg/L,该延长双抗治疗!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研究入选ESC会议Moderated Poster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入选了ModeratedPoster壁报展示。赵雪燕报告,在中国大样本真实世界5年的随访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2mg/L)的患者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了净临床不良事件,且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05:130000重庆儿童医院528例心脏手术节约用血经验:综合策略可实现0输血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在本刊报告称,对于体重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合适的先心病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