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放疗或能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其余4位为60~65岁男性,放疗后随访1年未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也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只有肺部有轻微炎症反应,其中3位已无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而在放疗后6周的空白期,发作次数大大降低,共发生了680次;而空白期后的随访1年内,仅发生了4次,较之最初降低了99.9%。
这一新操作由华盛顿大学Phillip S Cuculich等初尝。首先术者通过ICD诱发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在此期间,应用磁共振、CT和心电图成像等绘制出室性心动过速关键通路并标出靶目标,然后,应用25Gy的放射量对靶目标进行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
其中1人,在首次抗心动过速起搏后治疗9个月后开始服用胺碘酮;还有1人在放疗4周后由于仍有室性心动过速接受了射频消融,之后随访没有进一步发作。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来源:
随访1年时,患者ICD的放电次数也由术前的55次减少至仅1次,抗心动过速起搏次数由6577次降至3次。
图1 患者治疗前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
不过,高剂量辐射对已受损心脏组织的长期影响还不清楚。“这些患者接受放疗的心脏体积较大,或会对乳头肌、冠脉、传导系统和瓣膜等产生潜在影响,从而增加影响心室功能的风险,尽管目前随访1年未见异常。”研究者指出。
其中年级最大的患者是一位83岁的女性,放疗前共发生了4312次室性心动过速事件,接受放疗后3周发生了致死性卒中,不过尸检没有发现与放疗相关。在死亡前3周,其室性心动过速负担减少了82%。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一提放疗,常常想到的是治疗肿瘤。不过近期发表于N Engl J Med上的一项研究,放疗却在平均14分钟就终结或极大改观了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2] Phillip S. Cuculich, Matthew R. Schill, Rojano Kashani, et al. Noninvasive Cardiac Radiation fo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N Engl J Med 2017; 377:2325-2336.
据悉,研究者已启动了名为“ENCORE-VT”的1-2期试验来进一步评估这一新技术。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这项研究中,共有5位高危的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了放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4分钟,最长的治疗时间为18分钟。
[1] M. Alexander Otto. Intractable VT halted by noninvasive radiation ablation. Cardiology News. December 13, 2017.
这些患者在接受放疗前,药物治疗均未能奏效,此外还有3人导管消融失败,另2人存在导管消融禁忌证。总之,患者病情较重,在放疗前3个月,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了6577次。
盛学者发现,预测扩心病患者预后,这种提示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也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学者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因心衰再住院或心原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一般使用血β2微球蛋白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尿液中β2微球蛋白增高也可提示肾小管损害。午睡超1小时有害!广州医科大学研究
很多人都有午后小睡的习惯,但是多长时间合适?在欧洲心脏病学会2020年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潘哲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每晚睡眠都充足的人而言,每天午睡不要超1小时!研究显示,与不午睡者相比,午睡超过1小时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4%。如果将夜间睡眠考虑在内,则死亡风险在那些每晚睡眠多于6小时者中增加。那么午睡不足1小时又如何?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或缺维生素D!盛研究
常常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东一处病变,西一处病变,累及血管较多,为什么?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牛铁生、陈洁等进行的研究对此提供了其中一个可能的答案:体内维生素D少了。该研究显示,体内维生素D少了,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独立相关;维生素D越少,冠状动脉多处病变越多。好胆固醇太高,也有危险!韩国千万人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被认为是一种“好”胆固醇。越高越好吗?近日,韩国学者发表研究称,高HDL-C水平不一定是好事,尤其对于年轻人。研究发现,HDL-C与心血管死亡之间存在U型相关。HDL-C为50~79mg/dl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郭艺芳:心内科医生临床工作的十大误区
临床实践是复杂的,哪些做法存在误区?误区一:仅凭心电图T波低平就诊断心肌缺血。很多因素可导致T波的改变,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障碍、情绪紧张、过度换气、肥胖、电解质紊乱等,心肌缺血只是常见原因之一。若无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证据,仅凭T波低平不能诊断冠心病,更不能作为药物治疗的依据。误区二:无论是否有心绞痛症状,所有冠心病人均服用硝酸酯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