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跨步蹲,可以消除大腿内侧赘肉,但其中的讲究也不少
大腿内侧的赘肉过多,不仅影响整个腿部的美观,而且还给生活带来不便,让人这样烦恼的两块顽固赘肉到底是怎样来的?

来源之一:平时缺少运动的习惯,大腿内侧缺乏锻炼
有些人平时就不爱运动,而且由于自己工作的原因,长期久坐,使体内摄入的多余热量不能排出体外,大腿内侧因为容易堆积脂肪,所以造成大腿变粗的情况。
来源之二:走路姿势造成的
有些人在走路的时候,喜欢用脚尖走路,造成大腿根部用力过少,使此处的热量不能通过运动排出体外,所以造成赘肉过多。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减脂运动有游泳、骑自行车、跳绳、跑步等,侧跨步蹲练习也是大家常用的一个动作,朋友们都知道它对消除赘肉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的动作细节掌握应该很陌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1、当腿跨出的时候,膝关节和脚尖一定要在同一个方向上,这样就增大了受力面积,减轻了膝盖受到的压力,保护膝盖受伤。

2、将臀部尽量向身体后方推出,让身体的重心落在脚跟和臀部的位置,这样不但增大了臀部的发力感,而且身体也会更加稳定。
3、被拉长的腿,不能随便放置,注意膝关节不要朝内侧方向,这样就会使内侧韧带受到的压力增大,长期训练,就会造成劳损和受伤,正确的做法应是让大腿骨向外旋转,让膝盖和小腿成一条直线,这样就能避免膝盖的受伤。

根据负重的不同,推荐几个侧跨步的锻炼方式,大家在平时的练腿训练中,加入其中,效果一定会很好。
第一:标准徒手侧向跨步蹲
身体站姿,双脚之间的距离一只脚宽,双臂屈肘在胸前握拳,保持身体稳定。
右脚先行右侧迈一大步,使双腿稍微屈膝,使右腿变弓步,脚尖和膝盖在同一个方向,左腿伸直,膝盖向外旋转,身体做下蹲动作,最低点保持1秒,最大限度拉伸大腿内侧肌肉,然后站直身体,双脚还原,建议训练强度左右各做4组,每组做20次。
第二:踏板原地侧向跨步蹲

身体站姿,双脚之间的距离保持宽距(大约2个肩宽),双臂屈肘双手保持重叠,前臂几乎与地面平行,然后移动重心,使双腿变成侧向弓步,屈膝腿的膝盖和脚尖在同一个方向,另一条腿伸直膝盖外展,蹲到最低点,保持动作1秒,大腿内侧肌肉有很强的拉伸和收缩感,还原换腿练习,建议各做3组,每组各做15-20次的练习。
第三:药球侧向跨步蹲

身体自然站立,脚距有一只脚距离,双手抱球放在胸前,运动时,身体向侧面跨步下蹲,同时药球向前举出,双臂打直,屈膝腿膝盖和脚尖在同一个方向,伸直腿膝盖外展,顶峰点保持1秒,然后身体还原,回到起点,建议各做3组,每组做10-15次的练习。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都清楚如何正确来做侧向跨步蹲,希望从以上3个细节出发,减少运动给膝盖带来的伤害,把动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极限。
中英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用药可延迟高血压发病12年
有研究显示,我国处于高血压前期者达36.4%。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前期,不仅易发展为高血压,而且随着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大动脉弹性、心脏结构和功能等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还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患者出现肾动脉硬化的比例也比正常血压者高。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指南建议应当积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避免其进展为高血压。但大多数人难以坚持。给予药物干预,会有什么效果?JACC子刊研究称:部分心梗患者急诊介入后不需进监护室
发表在JACC子刊的一项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称,稳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6%发生并发症,但多于80%的患者却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接受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不能移除有妙招!JACC研究
目前,指南支持,对于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局部囊袋感染或全身感染的患者,移除全起搏系统。但是,有些患者不愿意或不适合移除。近日发表在JACC的一项研究显示,连续、原位靶向、超高浓度灌注抗生素到感染囊袋,或是拔除电极或设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这项研究纳入了80例囊袋感染患者,均于2007~2021年接受了连续、原位靶向、超高浓度灌注抗生素到感染囊袋的治疗方法。杨进刚阜外2023-10-02 09:26:59
0001体重增加恶果显现!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增17% | 阜外医院王增武和中疾控周脉耕等合作研究
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2005年~2018年,高体重指数(BMI)导致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负担急剧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约49.7万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BMI,其中45.4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包括17.8万例缺血性心脏病死亡、7.6万例缺血性脑卒中死亡、11.8万例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和8.2万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6:20: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