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研究新数据(中国七成发病12小时内STEMI患者溶栓或急诊介入,高于China,PEACE研究)
该研究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总体上我国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仅有2/3能到达医院,在发病7天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中总再灌注率为52.7%。在China PEACE 研究中,仅49.3%的患者适合再灌注治疗,所有住院患者的总再灌注率仅27%。指南建议,所有症状发作12小时并且有持续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均有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指征。
作者认为,不同研究的再灌注率不同,可能与研究医院的选择和研究时间有关。CAMI 研究的结果最好,首先因为是近期的研究,其次选择了中国行政区域内的中心医院,代表了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中最好的医院,得到的再灌注率也较高。而China PEACE 研究将全国数据分为了五层,分别是东部农村、中部农村、西部农村、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然后在每层中分别选取可以代表该地区实际治疗情况的数据。
来源: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等.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和二级预防用药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2-16.
图1 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再灌注率
此外,研究还发现,相比于省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明显低于省级和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作者也认为,对于县级医院,尤其是未开展急诊PCI的医院,还应加强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
作者说,我国基于人群的资料表明,63.7%的急性冠心病患者死亡,1/3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院外死亡是院内死亡的2倍。因此,住院死亡率不能反映我国心肌梗死死亡和救治的全貌。如果仅仅提升医院的救治能力,不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大量的发病早期的患者不能到达医院或接受救治,院前死亡(即猝死)患者比例不会改变,中国的心梗死亡率不会有大幅下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对比China PEACE研究,在2011年55.0%有指征的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而之前的2001-2004中国GREATE研究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再灌注率是64%。在2004-2005年CPACS研究发病12小时内患者的再灌注率最低,仅30%左右。
该研究共分析了全国范围107家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18744例STEMI患者。
作者表示,CAMI研究中的市级和省级医院转入的患者分别到达25.6%和36.2%,即使县级医院也有5.3%为转诊患者;而China PEACE研究2011年仅7%为转诊患者,也支持CAMI研究入选的医院总体水平较优。因此,几项研究的比较,不能说明中国STEMI患者的再灌注率是否有提高。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是最重要的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住院病死率的手段。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等近期报告,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中,在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有70.8%接受了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
因此,如果在12小时内到达医院或接触医疗的患者比例不增加,就不能提高再灌注率,仅仅凭药物治疗,院内死亡率的下降空间有限。
研究者还对住院期间二级预防用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90.9%的患者使用他汀,96.8%服用阿司匹林,96.5%应用P2Y12 抑制剂,68.2%使用β受体阻滞剂,56.8%使用ACEI/ARB。三个级别医院以上用药比例相似。
郭艺芳:2015 年《ESC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六大更新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近期公布了2015年《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介绍说,与2011年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中有以下6个方面最值得关注。1推荐使用高敏肌钙蛋白用于早期诊断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二级预防,哪个做得更好?安贞医院马长生等研究
12月8日,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的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社区调查研究表明,与我国冠心病患者相比,脑卒中患者中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危险因素控制率也较低。该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患者中,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个二级预防药物、3种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率分别为53%、36.8%、50.6%、70.8%、24%,胆固醇达标率为44%。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告10例经颈动脉瓣膜置入经验:颈动脉可作为首选备用入路
阜外医院张文佳和吴永健等发表研究称,严重外周血管病变不能经股动脉行TAVI患者,经颈动脉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经颈动脉入路手术未增加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风险。研究者总结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颈动脉入路行TAVI治疗患者共计10例的介入经验。干细胞治疗心梗“土壤与种子”学说首次临床获证!阜外医院杨跃进等发表研究:强化他汀联合干细胞提高射血分数达12%
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团队的“强化他汀提高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研究”(STEM-AMI)在BMJ子刊在线发表。近20余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但疗效低弱是突出难题,左心室射血分数仅提高3%~5%,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转化应用。【ESC 2017】DETO2X-AMI研究:急性心梗患者无需常规吸氧
8月28日,在2017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DETO2X-AMI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低氧血症的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吸氧并不能降低1年死亡率。主要研究者RobinHofmann指出,此前人们认为,增强缺血心肌的氧气供给,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衰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并没有证据,而且某些研究发现吸氧还有害。杨进刚阜外2023-08-11 08:12: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