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血管病(运动越多越好,荷兰超14万人研究)
健康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心血管病患者中不同时段运动、不同运动量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影响

中位随访6.8年期间,健康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心血管病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2%、7.9%、40.9%。
作者指出,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观察性研究,中高强度运动量数据来自于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尽管广泛校正了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健康相关因素,还是有可能存在残余混淆因素。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心血管病(包括健康人和有危险因素者),当运动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再增加运动量,获益不会进一步增大。
研究一共纳入142 493名成年人,其中78.6%为健康人,19.6%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1.7%为心血管病患者;健康人的运动量最高,心血管患者运动量最低。
生命在于运动,已有不少证据表明,即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
目前,我国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或至少 75 min 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心血管病患者,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
[1]Dose–response association between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individuals with a different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atus: A cohort study among 142,493 adults from the Netherlands. PLoS Med, 2021, 18(12): e1003845.
12月2日,一项纳入14万余名成年人的荷兰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运动可谓“多多益善”,即运动得越多,健康获益越大。
与不运动的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中高强度运动量按四分位从最低至最高的患者,事件风险分别降低20%、18%、26%和30%。
研究者指出,对于任何人来说,中高强度运动均有益,尤其应鼓励心血管病患者多运动,对于他们来说,运动是“越多越好”。
但在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中,中高强度运动量越大,全因死亡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低。
来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低-中SYNTAX评分的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 的3年临床预后不劣于搭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reggW.Stone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低-中SYNTAX评分的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的3年临床预后并不劣于搭桥。本组数据显示,PCI组的3年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4%,搭桥组为14.7%,两组无差异。30天内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在PCI组为4.9%,显著低于搭桥组(7.9%)。欧洲研究称,工作压力加失眠,让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增两倍
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加上失眠会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倍。研究人员分析了近2000名年龄在25~65岁的员工的数据。这些人有高血压,但在研究时,他们没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平均随访17.8年,随访34900人年,观察到134例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和73例冠心病(CHD)事件。女士冠脉介入治疗效果不如男士!JACC汇总分析21项随机研究
近期,JACC发表一项包含21项冠脉介入治疗(PCI)随机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PCI术后5年时,女士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风险均高于男士。这21项研究共纳入3287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女士占27.8%。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2:56:55
0000CTO病变“不理想”开通,影响远期疗效!JACC子刊阜外医院徐波、杨伟宪等研究
目前,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能否有远期获益,存在争议。而JACC介入子刊发表的阜外医院徐波和杨伟宪等的研究发现,介入治疗CTO病变后,存在15%的“不理想”开通情况,这些患者不仅住院期费用高、5年的远期预后较理想开通的患者差、甚至心源性死亡和心梗的风险也显著高于CTO开通失败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4:31:10
0000北医三院学者称,分站式小切口双侧乳内动脉搭桥安全性和可行性满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吴松、凌云鹏等研究提示,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用于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不但可对左冠状动脉系统再血管化中实现全动脉化,也相应减少支架的应用,避免了大隐静脉桥的使用,其早期的临床结果显示安全性和可行性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