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患者围手术期血糖(10,mmol,L增加死亡风险,宽松控糖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燕燕、侯晓沛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其术中及术后血糖≥10 mmol/L增加院内及长期死亡率,但过于严格控制血糖到完全正常未显示出更多获益,而维持适度宽松的血糖控制水平(≥7.8 mmol/L,<10 mmol/L)有利于降低死亡风险。
而且,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与一般血糖水平的患者相比,死亡率并无明显降低。而且术中高血糖带来的院内和远期死亡风险,在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等影响因素后,依然较一般血糖水平增加6 倍和2 倍(住院死亡HR=7.59;3 年随访HR=3.3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2013 年行CABG 住院患者3187 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2 177 例,糖尿病患者1010 例。随访3 年。
研究显示,就入院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更高,同时前者所伴有的冠心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也明显增多。但糖尿病患者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及3 年随访死亡率无明显升高。
此外,术后普通高血压也显示其3 年死亡率明显增高,即使调整多种影响因素后,死亡风险还是增加2.75倍。
来源:侯晓沛, 陈燕燕, 张恒,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与住院及长期随访死亡率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suppl): 2.
之后研究者又分析CABG 患者术中和术后平均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术中血糖≥ 10 mmol/L 的患者较一般血糖水平者(7.8~10 mmol/L)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3 年随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0002
相关推荐
广州学者研究估算:中国有1亿3千万人患代谢综合征
据广州医科大学学者通过研究估算,我国有近2亿9420万(32.35%)人超重,2亿5660万人(28.22%)患有高血糖或服用降糖药物,3亿2690万人(35.95%)患有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3亿1990万人(35.19%)血脂异常。研究者估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4%,即有1亿3090万代谢综合征患者。有房扑,要警惕无症状冠心病!德国研究
德国学者发表研究称,典型的房扑是无症状冠心病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健康人如存在典型的房扑,应警惕无症状冠心病,特别是CHA2DS2-VASc评分有预测价值。研究分析了189例因典型房扑而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将房扑患者与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比较,这些患者没有已知的结构性心脏病,在同一时期接受了消融治疗,并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天坛医院学者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急性心梗风险
一提幽门螺旋杆菌(HP),通常会想到胃部疾病,但实际上HP感染还会参与心梗的发生。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德昭、陈蕾蕾等通过对比合并或不合并HP感染的急性心梗患者发现,HP感染可能还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影响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而后者或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中有46.5%的人感染了HP,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吸烟增加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芬兰3万余对双胞胎研究
发表在Stroke上的一项对3万余对双胞胎随访42年余的研究显示,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有一定因果关系。研究显示,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中位年龄为61.4岁。其中,每日吸烟10~19支及≥20支的人,有3倍的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而即使每日吸烟不到10支,也会有2.8倍的风险。此外,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在男女一致。白天总打盹,提示高血压和卒中风险高!Hypertension湘雅医院研究
湘雅医院学者在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打盹与高血压和卒中的高风险相关。研究纳入约36万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约11年。参与者根据打盹频率分为:“从不/很少”、“有时”或“经常”。研究发现,与从不打盹或有时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中男性比例较高,学历低和收入低,并且多为吸烟、每天喝酒、失眠、打鼾和熬夜晚睡。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5:00:5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