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开始(应申领胆固醇护照,芬兰学者建议)
(2)父母总胆固醇≥6.2 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6月28日,芬兰学者Andrew Agbaje发表文章,提议采用一种类似于疫苗接种卡的全球通用的“青少年胆固醇护照”,来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指出,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建议评估中年时期的危险因素。但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指出,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评估≤20岁者筛查血脂异常的利弊。
尽管胆固醇和血脂异常是一种非传染性危险因素,但其传播模式类似于传染病,因为它可能会通过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家庭、邻居和社区。
对于下列情况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1] Adolescents cholesterol passport: a universal pediatric lipid screening tool to combat atherosclerosis—the world's deadliest scourge. Front Pediatr, 28 June 2023
来源: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也指出,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儿童,血脂需从儿童时期开始管理。指南建议,应将儿童和青少年血脂检测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入学体检的常规项目。
针对214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的他汀治疗20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期开始进行他汀治疗可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展,并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首先,遗传背景可能导致一些人出生时胆固醇水平极高,这些人到20岁时有心脏病发作和猝死的风险。
(3)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近年来,在儿童人群中开展的一些研究发现了两个问题。
中国指南建议:入学体检该查胆固醇
Agbaje提出的是一种公共卫生预防工具,这种工具以前被用来应对脊髓灰质炎、天花和新冠肺炎等传染病。
(4)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 岁)或超重(12~16 岁)或有吸烟行为;对于怀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搭桥手术、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Agbaje建议,除了对两岁儿童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青少年在首次申领驾照或参加高中期末考试之前,应该进行第一次胆固醇检测,每十年重复检测一次,直到40岁,并记录在胆固醇护照中。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关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最新共识声明,呼吁通过普遍启动儿科血脂筛查,将预防作为解决这一致死性疾病的金标准。这种预防方法强调早期发现,管理生活方式的选择,并在必要时开始进行治疗。
抗击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公共卫生武器
2017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应在9~11岁、17~21岁各进行一次血脂异常风险评估,现已更新为从2岁开始进行早期风险评估。但这些推荐尚未被广泛地付诸实践。
Agbaje指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一种通用的青少年胆固醇护照,这种护照利用传染病疫苗接种或免疫卡的原理,有胆固醇筛查的具体时间表。在首次申领驾照或参加高中期末考试之前,青少年应该进行第一次胆固醇评估,以后每十年重复检测一次,直到40岁,并记录在胆固醇护照中。
其次,在没有基因改变的青少年中,大约20%胆固醇升高,且这一比例在7年内可能会上升到25%。
Agbaje建议两岁儿童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但在没有遗传倾向的青春期出现的胆固醇升高也同样重要,因为在胆固醇升高的青少年中,每200人中仅一人可能接受治疗。
同样,9~24岁期间脂蛋白(a)水平如≥30 mg/dl,到47岁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倍。
无症状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成为零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重点。
但不幸的是,从儿童时期开始采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减缓,每犹豫30秒钟,就可能会导致未来失去一条生命。
Agbaje认为,为了抗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这一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利用公共卫生武器是有必要的。全球正从与新冠肺炎的残酷战斗中走出来,我们要吸取一些教训,比如不作为或者拖延行动会有危险。对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也应该一样,不该犹豫不决。
这两类人构成了中年时期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大多数人。
针对儿童的临床试验和模拟干预研究表明,如果及早开始检测、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完全可逆的。
作者表示,普遍采用青少年胆固醇护照可能会减少健康差异,因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比例较高。
欧美学会建议: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查胆固醇
近期研究表明,如果10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早期接受治疗,每人可获得2.53个质量调整寿命年。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胆固醇升高的儿童在45岁左右就有死亡的危险。因此,到40岁时筛查胆固醇就非常晚了,此时其对血管和心脏器官的损害可能就不可逆了。
为了对抗血脂异常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应首先建立和实施普遍的儿童血脂筛查。公共卫生专家、儿科医生、卫生记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应把帮助传播这些信息作为紧急事项。
老年人每日快走15分钟,可降低22%死亡风险
生命在于运动。在欧洲心血管预防和康复协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每日快走15分钟,能降低22%死亡风险。研究显示,在可耐受情况下,体育活动与死亡风险呈剂量关系,也就是说越爱运动的老人死亡风险越低。其中,与习惯坐着不动的老人相比,有较低、中等程度以及较为活跃体育活动水平的老人其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22%,28%和35%。心梗后心脏破裂知多少?阜外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比较
心梗后心脏破裂虽少见但凶险,发生率究竟有多少?上海胸科医院江立生等研究发现,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的4190例STEMI患者中,有75例(1.8%)发生了心脏破裂。其中42例游离壁破裂,33例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发生平均时间为症状发生后(4.41±3.48)天,波动范围在4h~17d。残余胆固醇、Lp(a)和炎症,增残余心血管风险!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
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如何解决残余心血管风险还是个问题。目前,残余胆固醇、脂蛋白(a)[Lp(a)]和炎症水平被认为是主要的残余心血管风险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刘慧慧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三者水平升高的“组合拳”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研究者表示,该研究提示纳入残余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是改善极高危人群分层的较好的策略。主动脉瓣狭窄伴升主动脉增宽,哪些人术后要监测?阜外医院侯剑锋等研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侯剑锋、龚嘉淼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升主动脉直径,是术后升主动脉扩张速率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指出,对于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mm的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复查和监测。这项研究显示,平均随访4年时,19.9%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未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1:17
0000吃肉、喝咖啡、吃早餐…还影响心情!?美国研究
健康饮食对身体有益,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近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根据性别或年龄优化饮食有利于心理健康。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调查了不同人群的食物习惯、锻炼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五年的时间里(2014-2019)超过2600人接受了调查。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季节收集了数据,发现饮食和生活方式与焦虑和抑郁有关系。